眼勤、嘴勤、脑勤、腿勤、手勤。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朱明伟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勤奋是带班育人的唯一秘诀”,而真正的“勤”,绝非事务性穷忙与盲目的苦劳,它是一套蕴含教育智慧的行动系统。
对于新班主任而言,掌握以“眼勤、嘴勤、脑勤、腿勤、手勤”为核心的“五勤”法则,并将其转化为“看得见、问得准、想得深、走得频、记得住”的实战能力,是快速站稳讲台、构建良好班风的关键。
01
眼勤去看见,做班级的“扫描仪”
学生小李一向积极,但某天早读时眼神躲闪,一直趴在桌上。你“看见”了这个异常,没有当场点名批评,而是带到教室外关心地询问:“看你今天有点没精神,是身体不舒服,还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这一句基于观察的关怀,远胜于一句“坐好”的训斥,更能触动学生内心,避免了一次可能的“误判”而拉开师生的距离。
作为班主任,每天进入教室,先快速“全域扫视”——到位情况、整体氛围、卫生状况、精神状态等,再“定点聚焦”——关注个别情绪低落、行为异常或关系微妙的学生,让全班情况尽在掌握。
“眼勤”的核心在于主动、细致地观察,我们要从纷繁的现象中捕捉关键信息。它如同班级管理中的雷达,持续扫描着这片教育场域的细微波动,确保我们能基于真实的“看见”,做出及时、精准的教育判断和行动,而非仅凭经验或主观臆断行事。
这种持续的、带有思考的观察,正是构建教育敏感度和专业洞察力的基石。
02
嘴勤去多问,做师生的“连接器”
班级就是缩小版的社会,总有各种关系需要协调,而班主任就要充当“连接器”,做好服务和导向工作。
一是多元化沟通:与学生,多采用“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需要什么帮助”的启发式提问,与家长定期沟通,秉持“报喜亦报忧,忧时给方案”的原则。
二是创造沟通契机:利用课前课后、批改作业的批语,甚至是共同散步的几分钟,进行非正式交流,往往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三是学会有效提问:聚焦具体场景和细节,“昨天数学课上小组讨论时,小张同学几乎没有参与讨论,刘老师您了解过细节吗?”这样指向明确的问题,更容易获得有价值的反馈,更能在与科任教师的共商中共建。
再者就是主动向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请教,同样的学生矛盾、家校沟通等问题,他们的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教材”,站在前人经验之上,我们的处理或许更能游刃有余。
03
脑勤要多思,做问题的“分析师”
班级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追问“为什么”,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去发现现象背后的本源。
某生连续3天早读都迟到了,面对这个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之,而是在对话中采取连续5个追问。为什么迟到?(睡过头了)→为什么睡过头?(熬夜)→为什么熬夜?(玩手机/写作业慢)→深层原因是时间管理问题还是家庭监管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追问,能让我们快速找到问题根源,也能更好寻找到解决之策。
“脑勤”的核心在于系统化思考:先收集信息(如学生行为、环境细节),再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如归因于心理、社会或学习因素),最后制定“怎么办”的行动方案(如个别辅导或家校协作)。
它要求班主任像分析师一样,将零碎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通过深度思考预防问题升级,而非被动应对。久而久之,这种习惯能培养敏锐的问题预判力,让班级管理从“救火式”走向“预防式”,真正实现“以思促教”,也会为后续的“手勤记录”做好铺垫。
04
腿勤走得频,做现场的“巡视官”
很多学校对班主任一日常规都有“六到堂”要求,其目的就是让班主任多一些时间深入学生、班级,多一些时刻真陪伴。
午休时,你走到教室,发现几个男生正围在一起,情绪激动地讨论一场刚结束的篮球赛纠纷。你及时介入,以“裁判”和“教练”的身份,引导他们理性分析规则,化解可能升级为打架斗殴的矛盾。你的“走到”,将一场危机转化为一堂生动的规则教育课。
“腿勤”意味着深入一线,贴近现场,管理不能只存在于办公室的想象中。坐在办公室想,全是问题;深入现场调研,都是方法。所以,我们要多走动,多观察,多思考,尤其是学生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很能反映班级真实面貌。
05
手勤记得住,做成长的“记录者”
作为新班主任,再苦再难都要坚持读写共进,始终以“观察者、记录者”的身份,对班级每一个今天发生的真人真事、阅读感悟、个人收获等以“百字文”的方式,坚持记录。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如《班级日志》,记录每天的大事、问题、好人好事及你的反思;《学生成长档案》,既要记录成绩,更要记录学生的闪光瞬间、谈话要点、与家长的沟通摘要;每周一语,让学生自主凝练奋斗目标、拟写成长座右铭等,每周遴选一条,形成班级周训,让师生在共读品悟中“慢升华”;用手机拍下板报、整洁的教室、学生活动的精彩瞬间,分享给家长,丰富随手拍与即时评……
“手勤”是将所有努力固化、显性化的过程,为教育过程留下宝贵的痕迹与证据。这些日复一日积累的教育财富会沉淀为你的专业资本,让你在回顾中提炼经验,在反思中优化行动,真正做到“以记促长”,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
总而言之,“五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循环往复:用眼观察,用嘴询问,用脑思考,用腿落实,用手沉淀。作为新班主任,能将这“五勤”内化为日常工作的肌肉记忆,不仅能管理一个班级,更能建设一个集体,引领一段成长,最终从一名忙碌的新手蜕变为一名从容幸福的育人专家。
《中国教师报》
1-192
上一篇:内蒙古呼和浩特:筑巢引凤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