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zhān)
拼音:
部首及笔画:
释义:
- 古代的一种赤色曲柄旗,常用于仪仗或祭祀场合。
- 通“毡”,指用毛织成的毡子,多用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
- 古地名,指古代西域的一个地方。
组词:
- 旃旌(zhān jīng):古代一种红色的旗帜,常用于仪仗。
- 旃裘(zhān qiú):毡和皮衣,泛指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
- 旃檀(zhān tán):即檀香木,佛教中常用作供奉佛像的材料。
造句:
- 古代帝王出行时,常常有手持旃旌的侍从随行。
-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离不开旃裘,它们是御寒的重要物品。
- 旃檀木香气袭人,常被用来制作精美的佛珠。
扩展:
“旃”字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它与古代礼仪、游牧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