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程科普”,走进自然和生活
创始人
2025-03-02 18:42:30
0

原标题:立足“课程科普”,走进自然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要想让高质量科创人才不断涌现,须构建起“接力培育共同体”。在校内,要树立“人人都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在校外,要营造“处处都是科学教育资源”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同步建立校内外协同衔接的科学教育机制。

人人都是科学教育工作者

一个优秀的科创人才,仅仅拥有科学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培养科创人才的关键在于锻造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个性化的兴趣与人格。人的大脑学会知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通过每天、每节课细水长流的方式完成。大脑中形成的一个个脑神经回路,到某一阶段才会呈现出整体的学习效果,实现这个效果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所有学科都有一套长期积累形成的符号和概念系统。孩子在学校里经过长时间的符号和概念学习训练,才能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科教育最大的优势是结构化,这种结构化是知识、概念、原理、理论一层层叠加关联的过程。一旦这些结构化的学科事实被人掌握,就会上升到学科观念层面,使学科思维能力提升为普遍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是人脑适应学科教育的非常有趣的事实。

任何学科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机会,我们应该提倡“课程科普”的教育理念。语文课中有许多经典名作,比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里,北国的槐树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走上街头去看一看槐树;当讲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走进自然,去听一听蝉鸣?音乐课程中,我们在教学生弹奏乐曲时,是不是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下钢琴的历史、研究一下吉他的原理?美术课程中,我们在用水彩或油画颜料作画时,是不是可以谈谈颜色的奥秘、议议人对色彩的感知差异……多样化的学习,本质上是在创造我们大脑多样性的新连接,并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

处处都是科学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在形成学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方面存在优势,但若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只是教学生记忆大量学科事实、事无巨细地训练学科技能,反而易使学生思维模式固化,创新能力受限。而校外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更加灵活多样,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可更好满足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宽松环境。

由于学校教育的严肃性,其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完成教师培训等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但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校内课程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博物馆、科技馆等非正式科学教育场所,可以及时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当然,科学教育并不等于高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形成志趣。万物皆可研究,比如在农村地区,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夜空,都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校外,我们拥有无数的科学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成为可及有效的学习资源。

建立校内外协同衔接的科学教育机制

要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的真正协同,首要是让孩子们有闲暇时间。笔者认为,可减少共同学习的内容要求,减少重复训练和过多的考试,让孩子有时间走出校园。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普遍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然而,校内资源有限,不少学校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而丰富的课外活动。最好的做法是增加校外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比如,各类博物馆、科技馆可推迟下午闭馆时间,让孩子们放学后能进入场馆参观学习。

整合校外非正式科学教育资源也十分重要。事实上,校外科学教育场所绝不限于公共科技、文体场馆,大量的社区、企业都拥有许多可供开展科学教育的资源。以学校周边的面包店、咖啡店为例,我们可以带领孩子研究“面包是如何发酵的”“咖啡是如何拉花的”等问题。要想让校外非正式科学教育资源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关键是要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与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培训,让学校各方了解应用校外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同时,依靠第三方机构形成枢纽来提高校外资源的统合力度,形成更加明晰的协作流程,从而降低学校和学生获取校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机会成本。

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协同是一门大学问,也是时代给全社会出的一道共答题。只有当科学教育的空间被打开,全社会都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资源,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做中学,创中学”,拥有引以为傲的个性化特长和兴趣爱好,我们的科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倪闽景,系上海科技馆馆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