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延长成趋势,专业硕士培养如何提质
创始人
2025-03-03 15:43:06
0

原标题:学制延长成趋势,专业硕士培养如何提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延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告诉记者。

之所以形成这个结论,别敦荣表示,是由于近几年密集的高校学制调整。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将2025级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近期先后公布延长学制的高校还有西安外国语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

早在2023年8月,一批学校将部分或全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调整为3年的消息就曾登上网络热搜。近年来,研究生学制延长涉及的学校、专业数量之多,格外引人注目。

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何延长学制?学制延长怎样带来“学质”的进一步提升?

学制延长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

“多学一年,感觉时间更宽裕。我读研时学制两年,马不停蹄上课、实践、写论文、找工作,整日里忙忙叨叨的,感觉知识学得不扎实。”

“学制延长,培养方案怎么变?这才是重点。不会只是延长写论文的时间吧。”

…………

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对于研究生学制延长,大家有赞同也有疑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专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看,多数专家认为延长学制有必要。

河北经贸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相关负责人从本专业的角度阐述了原因:“首先,两年制硕士培养周期难以全面覆盖必要的知识体系和实用技能,尤其是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延长学制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与实用技术方面学得更扎实。其次,延长学制可以增加科学研究和项目实践的比重,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课题研究,或者参与多样化的实习项目。”

“学制延长体现出专硕研究生教育正从过渡性教育阶段向独立教育阶段变化。”别敦荣总结。

“从现实看,专硕很容易被当成学硕的‘压缩版’。在一些考生心中,专硕是学硕的‘备胎’,而非不同的成才路径。社会也存在专硕学制短,是‘速成硕士’的看法。学制延长,让专硕和学硕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回望历史,在我国4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学制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总体呈现出“长—短—长”的发展特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但在“弹性学制”政策推出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带头实行硕士研究生2年制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学制一度形成缩短之势。然而仅仅几年后,国内高校又纷纷将学硕改回3年制。

“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这一探索,初衷是‘与国际接轨’,希望达到早出人才、增强本硕博延续性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三年作为一个培养周期更完整,所以很多学校改回了三年制。”别敦荣介绍,从历史经验看,学制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学制延长,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忌盲目跟风。如果相应的配套没跟上,多出来的时间仅仅让学生去实习或者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就会质疑延长学制的必要性,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顾建民指出,从国外经验看,欧美国家的硕士教育有一年制、一年半制、两年制、三年制等,种类多样。“学制是否延长要从专业定位出发,从专硕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出发,不能一概而论。”

“加时”之后,亟须探索专硕特色培养模式

学制延长后,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模式会不会趋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出,到 202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学制“加时”之外,规模“增量”同样引人注目。

教育部于2023年底出台的这个文件,将“分类发展”作为重心,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定位、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差异化发展。

“专业学位,重在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系统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别敦荣认为,国家已经对专硕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精准定位,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长时间努力。“一个教学班子、一套培养方案,很难真正因材施教,培养出两个类型的人才。应当在‘坚持两类学位同等重要、分类规划两类学位发展’这一政策引导下深入打造分类培养链条,最终实现两类人才、两类培养模式、两类学校协同发展的格局。”

熊丙奇也有同样观点:“如果仅仅延长专硕学制,而不探索与学硕不同的培养模式,很难起到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的实效。比如,对专硕研究生,就不宜再提出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而要重视实践成果,关注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全媒体人才,我们新闻与传播专业很早就建立了双导师制度和研究生工作站,但学生和校外导师普遍反映实践实习周期短,效果受限。”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庄曦说,“在决定延长学制后,学校为修订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决定优化培养模式,在增加实践实习时长的基础上,重新‘排兵布阵’,增强专业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有效衔接。”

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清华大学采用“项目招生”方式,关注生源与项目的契合,南京大学则将招生与项目、产学研平台建设相结合。“这些创新,是我国专硕研究生教育走出模仿格局、多模式发展的有益探索。”顾建民说。

高质量发展背后是全过程、全要素发力

“专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管理、全要素发力。全过程管理是指入口、各培养环节、出口都形成制度化管理,让规范的制度框架成为专硕提质增效的基石。全要素发力是指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企业、家庭之间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变阻力为动力,集分力为合力。目前来看,在全过程管理的环节上还存在一些短板。”顾建民举了个例子:为严把质量关,研究生有中期考核分流制度,分流退出的学生无法获得相应学位。在国外,这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规机制,甚至一些学生在自我评估后会主动申请被分流。但在我国,研究生中期淘汰率远远低于国外。这一现象与我们的用人制度、社会文化等密不可分——因为考虑到一旦拿不到学位,学生会承担很大的社会压力,就业也会遇到种种问题,所以,很多学校不愿轻易实施分流、淘汰。

“高质量发展建立在高质量培养基础上。”如何高质量培养?别敦荣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专硕课堂教学包括公共学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四类课程的学分占比如何划分,须充分考量该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前沿科技发展等,致力于解决专硕专业技能培养不足的问题,增强专业课程和行业间的融合度。其次,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授人以渔”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中的挑战性,激发其多学、多思、多做的兴趣,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规范导师培养制度。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需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导师需将学生纳入科研工作全周期中,勤沟通、多交流,定期组织项目会、读书会等。学生应当正确认知读研的意义,提升对知识的渴求度。

熊丙奇认为,提升专硕研究生教育质量还需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不断推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学制应该多长,应由学校、院系的教授委员会结合本学科专业培养定位进行论证,在目前的学制基础上给予更大的弹性。”

(记者 李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
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
抓住五大关键点筑牢发展之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