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创始人
2025-03-03 20:42:46
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东北师范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近80年来,学校始终践行“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始终将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办学的第一选择。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以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高素质教师为己任,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师范大学的担当作为。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流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弘扬培育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沃土和平台。学校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一流的教师教育是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根本所在,也是优势和特色所在。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育教师教育学科高峰,重点加强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主干,以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为支撑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教育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一批教师教育支撑学科进入全国顶尖或优势学科专业行列。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20个师范专业4个通过专业三级认证、16个通过二级认证,通过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落实“强师计划”和“优师计划”“国优计划”,大力实施指向创造力培养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本研贯通、职前职后一体的未来教育家长周期培养。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依托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高水平师资培训平台,持续推进教育部“国培计划”和国家级示范性园长培训项目,创造性实施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双名计划”工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融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表达、实践逻辑、精神气象。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践行教育家精神,深化教师教育体系创新与改革,完善师范生长周期培养工程,强化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构建“幼小初高大”一体化的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共同体,为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探索新努力。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将培育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铸魂工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守教育教学第一使命,激励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学校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同时,作为师范大学,学校坚持在师德高线引领上走在前、做表率。学校持续推进“先贤记忆”整理工程,深入挖掘宣传以成仿吾、陈元晖等为代表的名师大家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精神。2018年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的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持续深入宣传学习郑德荣精神,不断引领感召广大教师充分汲取榜样力量,形成了“一个典型,一组群像,以文化人”的拓展式师德典型培树模式。学校将人才培养业绩作为教师评价重心,构建了集“诊断问题—提供策略—开展教研—规划生涯”等一体化功能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精心教学、潜心育人的内生动力。确立“思政性、师范性、创新性、学术性、增值性”五重评价维度指向,引领教师开展基于育人导向的教育教学实践,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师教学评价全过程,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深入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未来,学校将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持续培树优秀教师典型,加大力度引育高层次人才,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学术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具备高尚师德、深厚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以一流的教师队伍书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做好师范生教育培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为了熔铸师范生教师职业的鲜亮底色,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造就更多教育家、大先生,学校将教育家精神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确保准教师们在教育事业之始,便能理解并践行教育家精神。一是铸牢从教信念之基,坚实精神底色。学校把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提升学生师德素养摆在首要位置,将师德养成置于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之首,从“知、信、行”三个维度健全师德养成评价机制。聚焦“优师计划”,成立了以优秀校友冯志远名字命名的“志远书院”,打造“扎根基层,教育报国”书院文化。针对农村教育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确立了以“三素养四能力”为核心特质的培养规格。“三素养”是指教育报国理想、乡村教育情怀、吃苦耐劳品格;“四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力、文化适应力、教育创造力、教育领导力。“三素养四能力”旨在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发现、分析与破解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创新,参与学校决策,创造性引领农村教育振兴发展的能力。二是夯实从教素养之本,培养育人能力。学校重构了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从大一引航助力,到大二大三培根筑基,再到大三大四集成深化,不断促进师范生对学科本原性和结构化理解。深化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倡导注重过程的教育,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6年打造608个“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着重培养师范生将所学到的创新教学思想方法,在职业环境中演练与提升的能力。三是扎下从教立身之根,厚植教育情怀。学校以“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为牛鼻子,科学规划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持续打造“基础+实用+研究”的全程贯通进阶性实践体系,不断让师范生在真实教育情境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发展实践教学与研究能力。新时代以来,学校首创的“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升级,“师德践行+行政管理+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育调查”的多元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U-G-S”实验区已经覆盖全国18个省51个县市。未来,学校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确立本研衔接师范生培养规格,坚持践行东北师范大学“尊重·创造”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深入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优质化,将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创造力特质确定为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科理解力、学科转化力、实践迁移力、反思研究力“四力合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能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东师力量。

(作者:李忠军,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海阳,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部印发通知 要会同妇联等部...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江门中考放榜时间定了! 根据工作安排 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以下简称“中考”) 成绩将于7月17日(周四) 上午11:30...
教育部通知: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
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孔子学院在...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近日,“中巴携手,共创未来——中巴科技创新与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
确保广大师生度过平安健康快乐的...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 林焕新)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 李祉瑶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效能... ◎摘 要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高校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 □ 吴 珊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口头、表演、手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去爱尔兰留学,这些信息要知道(... 本报记者 周姝芸 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风景如画,因其蜿蜒的海岸、静谧的湖泊和大范围的植被而被称为“翡...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照亮青春学...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团队创建的小泥鳅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平台,以“三个坚持”“五个故事...
全面关怀学生学习的多维路径 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正在进行的这项理念先进、富有成效的课改探索,其核心追求就是“全面关怀学生学习”。...
严控暑期作业总量,坚决杜绝用手...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实控人被判刑,“世界规模最大驾... 作者:无冕财经 杨一轩 进入7月以来,“驾校第一股”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被ST的东方时尚(6...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
文成县国企招人啦!2025年县... 必 上 岸岸 课程报名已开启 展鸿各班次|左侧扫码咨询~ 回复【群聊】加入浙江/温州公考交流群 回复...
丰南二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一、普通生 录取1300人,录取分数线为531/197/48分。 二、特长生 (一)录取规则 按照《...
刚刚!教育部最新通知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拟定于2025年8月上旬发放2025年第二批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证...
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15日,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宣讲团成立暨首场示范宣讲活动在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