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创始人
2025-03-11 09:02:11
0

原标题: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学科评估、机构评估改革,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清理,优化整合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在创新人才评价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人才评价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科研、人才与学科评价中,“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现象普遍,成为主要评价指标;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评价考核等管理过程中,更是把“帽子”作为重要指标,并且与薪酬待遇、资源配置、职务晋升、住房分配等高度关联。同时,分类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评价标准简单划一,片面追求量化指标,论文数量、项目及获奖层级、帽子等与个人名利、学科评估、机构排名等紧密挂钩。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学术浮躁化、功利主义、科研伦理问题等系统性危害,严重侵蚀了潜心科研、创新唯实的学术生态。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亟须深化改革与创新完善我国科研和人才评价制度,破除科教界“唯帽子”难题,以有效激发广大科教人员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成果、履职实绩与实际贡献等,把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要激励各类科教人员将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攻克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作为自身使命和重要职责,特别是引导中青年科教人员将关注点、工作重心从“发论文”“数篇数”“追帽子”转向更加注重“干实事”“出实绩”“做贡献”上,有效激发科教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各类人才潜心钻研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促进科研活动的实质性产出与效能提升。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要分类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体现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文理工农医等各不同学科,依据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人才特点和职责,考虑其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贡献,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类型科研人才的特色化成果分类认证与核心评价指标。要科学设立不同类型人才的多元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社会效果评价。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并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工程、技术类研究人才可由专家、用户与市场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社会科学类人才评价重在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影响。要遵循不同类型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分类设置不同的评价考核周期与评价程序,鼓励支持持续研究和中长期积累。

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要进一步赋予、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工作。要破除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同级或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一帽走天下”现象,巩固深化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成效,健全人才计划备案管理制度。要建立人才评价、学科评估、机构评价等自查自纠机制,清理各类考核评估条件中涉及“四唯”及与人才称号、学术头衔直接挂钩的规定,强化风清气正的评价环境。

建立与人才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相匹配的待遇保障制度体系。要深化改革并有效落实以人才创新能力、质效与贡献为导向的待遇、资源等分配政策。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均应杜绝将“帽子”与各项利益简单挂钩,从对少数“帽子”人才的过度关注,转向对广大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激励制度的关注,将创新能力、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薪酬、资源分配的核心准则,也让各种人才称号回归应有的学术价值和荣誉奖励价值。要加大力度,创新完善薪酬制度,用年薪制、结构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分配机制激励各层次、各类人才,并加大对各类科研人员、技能人才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健全岗位绩效考核与奖励津贴制度,全面提高各类科教人才待遇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各类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各类人才队伍质量。

(作者:庞丽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孔子学院在...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近日,“中巴携手,共创未来——中巴科技创新与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
确保广大师生度过平安健康快乐的...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 林焕新)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 李祉瑶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效能... ◎摘 要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高校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 □ 吴 珊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口头、表演、手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去爱尔兰留学,这些信息要知道(... 本报记者 周姝芸 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风景如画,因其蜿蜒的海岸、静谧的湖泊和大范围的植被而被称为“翡...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照亮青春学...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团队创建的小泥鳅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平台,以“三个坚持”“五个故事...
全面关怀学生学习的多维路径 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正在进行的这项理念先进、富有成效的课改探索,其核心追求就是“全面关怀学生学习”。...
严控暑期作业总量,坚决杜绝用手...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实控人被判刑,“世界规模最大驾... 作者:无冕财经 杨一轩 进入7月以来,“驾校第一股”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被ST的东方时尚(6...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
文成县国企招人啦!2025年县... 必 上 岸岸 课程报名已开启 展鸿各班次|左侧扫码咨询~ 回复【群聊】加入浙江/温州公考交流群 回复...
丰南二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一、普通生 录取1300人,录取分数线为531/197/48分。 二、特长生 (一)录取规则 按照《...
刚刚!教育部最新通知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拟定于2025年8月上旬发放2025年第二批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证...
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15日,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宣讲团成立暨首场示范宣讲活动在中国人民...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适销对路”的...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培...
河南专升本高数备考指南:理清思... 在河南专升本的备考路上,高等数学常常成为许多同学的 “拦路虎”。不少同学一翻开教材,看到满页的公式和...
将“纸面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竞... 原标题:将“纸面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近日,河南理工大学鄂尔多斯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研究院研发的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