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创始人
2025-03-11 09:02:11
0

原标题: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学科评估、机构评估改革,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清理,优化整合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在创新人才评价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人才评价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科研、人才与学科评价中,“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现象普遍,成为主要评价指标;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评价考核等管理过程中,更是把“帽子”作为重要指标,并且与薪酬待遇、资源配置、职务晋升、住房分配等高度关联。同时,分类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评价标准简单划一,片面追求量化指标,论文数量、项目及获奖层级、帽子等与个人名利、学科评估、机构排名等紧密挂钩。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学术浮躁化、功利主义、科研伦理问题等系统性危害,严重侵蚀了潜心科研、创新唯实的学术生态。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亟须深化改革与创新完善我国科研和人才评价制度,破除科教界“唯帽子”难题,以有效激发广大科教人员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成果、履职实绩与实际贡献等,把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要激励各类科教人员将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攻克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作为自身使命和重要职责,特别是引导中青年科教人员将关注点、工作重心从“发论文”“数篇数”“追帽子”转向更加注重“干实事”“出实绩”“做贡献”上,有效激发科教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各类人才潜心钻研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促进科研活动的实质性产出与效能提升。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要分类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体现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文理工农医等各不同学科,依据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人才特点和职责,考虑其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贡献,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类型科研人才的特色化成果分类认证与核心评价指标。要科学设立不同类型人才的多元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社会效果评价。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并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工程、技术类研究人才可由专家、用户与市场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社会科学类人才评价重在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影响。要遵循不同类型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分类设置不同的评价考核周期与评价程序,鼓励支持持续研究和中长期积累。

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要进一步赋予、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工作。要破除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同级或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一帽走天下”现象,巩固深化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成效,健全人才计划备案管理制度。要建立人才评价、学科评估、机构评价等自查自纠机制,清理各类考核评估条件中涉及“四唯”及与人才称号、学术头衔直接挂钩的规定,强化风清气正的评价环境。

建立与人才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相匹配的待遇保障制度体系。要深化改革并有效落实以人才创新能力、质效与贡献为导向的待遇、资源等分配政策。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均应杜绝将“帽子”与各项利益简单挂钩,从对少数“帽子”人才的过度关注,转向对广大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激励制度的关注,将创新能力、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薪酬、资源分配的核心准则,也让各种人才称号回归应有的学术价值和荣誉奖励价值。要加大力度,创新完善薪酬制度,用年薪制、结构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分配机制激励各层次、各类人才,并加大对各类科研人员、技能人才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健全岗位绩效考核与奖励津贴制度,全面提高各类科教人才待遇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各类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各类人才队伍质量。

(作者:庞丽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他们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学院党委致教职员工的教师节贺信 学院党委致教职员工的教师节贺信 全体教职员工: 玉宇秋澄,丹桂初芬。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谨向长...
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 记者荆文娜报道 新学期开始,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
12项举措加强教师待遇保障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省教育厅等七部门日前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围绕医...
9月12日报名!下半年教资认定... 2025年临沂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第三批次通告 (公告节选) 一、对象范围 (一)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
【福运榕城】参加2025年法律...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14日(9:00-12:00、14:30...
人民论坛网评 | 大力弘扬尊师...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
科学规划是缓解开学焦虑良方 科学规划的核心在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新学期伊始,家长们的“开学焦虑”又成了热点话题。从反复核对开学...
2026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 2026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大学新生开家长会,真会带来大学... 日前,高校新生家长会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不少网民直言大学新生家长会让大学成为高中的延续,更有人谈到这...
法治进校园 “走心”更“入心” 9月1日上午 市映湖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欢呼与掌声阵阵,由铜官区长江路司法所带来的“法治知识打卡闯关”...
小学数学解方程口诀,附两套练习... 解方程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类型多且容易混淆,如何快速有效的让学生掌解方程,通过总结分析,小编汇总...
新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新变化!... 今年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新增“爱科学 学...
法考教材怎么用?有什么高效使用... 备战法考时,选对教材并掌握正确用法至关重要。法考官方唯一指定教材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山东省德州市2025-2026...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关键挑战与精准...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撑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该计划自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