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绍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的许多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譬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思想、忠孝传家的道德观念等。将这些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方法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例如,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醒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启发式教学则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尽享网络信息服务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量外来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些多元文化思潮的交织影响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自信心,在面对多元文化时增强辨别意识和能力,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因素
在教育者方面,高校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此外,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运用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如何打破满堂灌的固有模式,如何改变思政课抬头率低、互动性差的问题,都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对此,要以讲故事、有互动、强感染为抓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在受教育者方面,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主动,而有少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抵触心理,这大大降低了课程育人的效果。对此,必须强化思政课的引领作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涵养青春正能量。
立足场域概念,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深刻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校园建筑和校园活动之中。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激发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课堂内外协同育人。同时,如果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无形中也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客观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素材和资料,其育人效果更偏向于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认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年龄特点,推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品位的课程,注重差异化教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真正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心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铸魂育人的主体力量和关键,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精准把握其精髓与核心价值。具体来说,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关键举措,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剖析、讨论式教学以及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维视角和不同层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齐步走”的策略,将课堂教学与文化感染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以理论浸润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精神基因,通过教育浸润,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认同,让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大学生心中蓬勃生长。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鼓励大学生拍摄制作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短视频和微电影,组织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团建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其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此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要针对高校的需求,免费向在校师生开放,与高校合作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为高校提供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要开展全民文化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与道德准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传承,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校需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路径,持续深化二者有机融合,推动教师队伍素养提升与教学模式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深植文化根脉,又勇担时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上一篇:多维支撑乡村小班化教学
下一篇:孩子沉迷二次元 家长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