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布局,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
创始人
2024-04-28 23:01:21
0

原标题:优化资源布局,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

科学教育是保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则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科学教育主阵地真正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高地,实现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优化科学教育资源整体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教育呼唤优质资源供给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资源支撑。科学是多门学科系统整合、深度交叉的产物,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具有独立科学思维、扎实科学能力、崇高科学精神的人,这些本质属性决定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融合利用科学实验、工程实践等跨学科、综合性教育资源。

时代发展呼唤相匹配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加智能化、国际化、个性化、实践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以跨学科素养、创新精神等高阶能力见长的新型人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驱动科学教育从中小学“单兵作战”转向大中小学、社会组织与科学界专精协同,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从而推动科学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科学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

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拓展性科学教育资源和校外实践场所等科学教育资源布局深刻影响科学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科学教育资源布局存在以下短板:

科学教材建设尚未走向深度联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科学教材编写已从传统“拼盘式”地介绍各科知识,转向探索“综合性”地呈现相关内容,然而,科学教育的学科交叉属性尚未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对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领域由哪些知识要素、观念要素、程序要素等构成,各方仍然莫衷一是,导致科学教材难以基于要素特性来设计内容,尚未从科学教育体系内部、在学习者心智层面上实现深度联结。

科学实验内容与形式亟待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实验常被简单视为教授知识的辅助手段,仅停留在讲解、验证科学规律层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被忽视。从内容上看,科学实验资源没有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及科学家活动、科学家精神等优质资源。从科学实验资源应用形式上看,知识讲授多,问题导向少;学生机械操作多,科学探究本质体现少。

拓展性科学教育资源缺乏开发力、组配力、系统力。一是由于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课程开发力、课程领导力的系统培养,导致科学教师对拓展性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力不足,特别是设计驱动问题、解构复杂任务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思维有所欠缺。二是校内外、各科目未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对拓展性科学教育资源的组块与重构没有跳出各学科教学固有的传统范式,缺乏不同主体间的资源组配力。三是现有的拓展性科学教育资源,内容上更为关注最新进展,与基础科学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对科学家精神、科技史等地方科技文化的挖掘不足,课程资源系统力不够。

校外实践资源建设针对性不强,未能形成有效范式。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供需对接不畅,资源开发脱离教学目标,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教师和教研员缺少对校外实践资源开发及应用经验的提炼研究能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校外实践资源的研究也较少,尚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校外实践资源建设长效支撑体系。

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供给需升级

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多模态优质资源供给。科学教育资源建设要充分认识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工程等不同学科内容,通过多层次的跨学科认知克服单一学科教育的局限性,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多模态优质资源供给,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清晰、有组织的科学知识,让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突破技术理性带来的“信息茧房”。

要强化保障,构建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富集与教学转化的多元协同机制,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供给格局。要完善“学校+x”的多主体参与对接机制,实现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供给跨校合作,创设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实证研究大数据平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等资源长期共享机制;加强学校与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科学家精神基地等的互动,建立符合学生科学志趣和潜在科学职业选择且在生活中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立体化科学教育资源阵列;深化学校科学教育与科学界的联系,组建课程建设专家团队,发挥科技人才在科研项目中的学术指导作用;提升协同效能,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建设计划的方案设计、平台搭建、项目开发等,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要驱动创新,搭建科学教育资源开发理论与实务互证研究范式。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优化,有赖于理论研究的引领和实证研究的检验。应加强社会资源的转化研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议题整合转化为科学教育资源,帮助科学教师真正实现科学教育资源的教学转化。还要打通优质科技资源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强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引介,引导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基于学习者研究、教学理论研究进行课程开发指导,与科学教师共同展开教学专题研究,将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可以引进国际科学教育资源,敦促科学教育工作者保持对前沿学术话题的敏感性,把握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内在规律与丰富外延,拓展国内科学教育的研究视野和实践思路,建立中国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的本土学脉。

要监测发展,重塑科学教育资源转化与运用同频共振的评价体系。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转化要充分发挥评价制度“指挥棒”作用,以评价内容改革驱动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应增加实验操作评价,探索科学实验操作试题的编制,增设实验操作考查,运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要突出技术赋能科学实验,注重实践资源建设与评价,将科学教师对实验实践的创新应用纳入科学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评估体系。要优化科学教育资源转化机制,加强科学教育实践资源转化成果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根据实践资源及其转化成果的多维价值,探索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政策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作者:黄晓,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子坤:用一束微光照亮援疆教坛 2023年2月,河北教师李子坤怀揣着教书育人、奉献边疆的梦想,从古城保定出发,踏上了援疆之路。如今,...
优质灵动的教室空间怎样打造 一间布置科学、充满温度与创意的教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
幼小衔接怎么做?师生家长一起看 新学期的大门已经打开,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一次校园环境的改变,更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与成长的飞跃。幼小...
世纪天鸿新版“小鸿助教”重磅发... 9月5日,世纪天鸿推出教育科技领域重磅产品“小鸿助教”最新版本,凭借AI个性化出题、个人知识库与AI...
“清单式”帮扶让就业服务不断线 “清单式”帮扶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最近...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