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教师
创始人
2024-04-21 21:01:21
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新时代卓越吉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上贡献吉林力量。

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教育家精神植根于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关怀并提出殷切期望。“九个坚持”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广大教师担当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争当“四有”好老师到做好“四个引路人”,从“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又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教育家精神是激励、指引和涵育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创新砥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养成、素质能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兴教强国的教育情怀,有利于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蓝图更好转化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卓越吉师力量。

践行教育家精神,彰显吉师文化底蕴。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也是吉林省优秀师道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在吉林大地上追求教育理想、从事教育实践,不断锤炼出新时代优秀教师的精神品质,有“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一生,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一生,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一生”的成仿吾先生,有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的唐敖庆先生,还有倡导“要当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陈元晖先生。他们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治教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精神,奠定了吉林省师道文化的底色和本色。同时,教育家精神还饱含了蓬勃的时代特征和责任担当。近年来,吉林省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延续了老一辈教育家的脚步,不断书写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伟大华章。“时代楷模”黄大年,“最美奋斗者”郑德荣,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朴航瑛、高夯、孙正聿、史宁中……他们的育人理念、治学精神,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崇高品德、价值信仰,塑造了吉林省师道文化的新色和亮色。

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教育家故事,持续开展模范事迹的宣传和学习,树立新时代卓越吉师发展的精神目标,成为吉林省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宝贵资源和有效途径,也将为吉林省未来教育家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赓续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吉师。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面向全学段全体教育工作者传承赓续教育家精神,涵育新时代卓越吉师,以教育家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回应好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一是强化教师队伍思想引领。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并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二是推进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实施“卓越吉师培育行动”,聚焦强化思想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夯实职业素养、保障工资待遇等环节重点发力,深入推进吉林省师范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建设,开展教师精准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倡导教育家办学。三是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切实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成果,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教育事业新的时代内涵,吉林省委、省政府将挺膺担当、起而行之,进一步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吉师,开创教育强省新局面,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让“项目等钱” 确保“学... 浏阳河畔,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东校区项目工地施工正酣。“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一期项目支持5000万元...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谷业凯)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前在北京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科学家研制出毫秒级可集成量子...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
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 原标题: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2024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邓楠(化名)以425分的...
2025年山西科技工作重点开展... 3月28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据介绍,2024年,山西省科技系统全面落实省...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 原标题: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原标题: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
教育部:有序实现2027和20...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
共筑安全防线 护航青春成长   校园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助力他...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两项重要指数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28日,“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举行,会上先后发布了“...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迭代... 原标题: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迭代升级  “大家好,我叫‘通通’,今年我已经成长到5岁啦!”在3...
甘肃启动2025年思政教育主题... 原标题:甘肃启动2025年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30日,甘肃省启动以“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
太赫兹成像“透视”小鼠耳蜗 原标题:太赫兹成像“透视”小鼠耳蜗近日发表在《光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日本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和大...
北交大举办“美创未来”培知美育...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孙竞)28日,“美创未来”培知美育教学成果双年展暨首都高校美育学术论坛...
微型磁性机器人可在人体内“虚拟... 原标题:微型磁性机器人可在人体内“虚拟活检”英国利兹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一款创新性的微型磁性机器人。它能...
新材料可精准识别海水铀 原标题:新材料可精准识别海水铀记者26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
我国将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 原标题:我国将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
湖北发布战略人才“十百千万”...   本报武汉3月26日电 (记者田豆豆)近日,《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发布,提出...
技能照亮前程 劳动创造未来 原标题:技能照亮前程 劳动创造未来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
“内卷式”竞争为啥不可取?(...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近常看到部门地方、行业企业反“内卷”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