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创始人
2025-03-03 04:22:34
0

原标题: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每逢暑期,关于阅读的话题都会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很多孩子阅读时不再捧起书本,而是拿着平板电脑、手机,看得津津有味。这让家长们有些不放心:孩子到底是在阅读,还是在刷视频、追剧、玩游戏?即便真是在阅读,数字阅读这种形式是否适合孩子?其推送的内容健康不健康、深度够不够,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创设环境、开设课程,引导学生以正确心态与行动拥抱数字阅读。本期,我们采访专家、教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普及,阅读资源逐渐实现了全域化、全态化、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等开辟了新赛道。与此同时,阅读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数字阅读走深走远,向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本期特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庆芳,北京联合大学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韩卫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雷云鹤,一起进行探讨。

数字技术不断拓展阅读新样态

记者: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很多新的阅读形式被开启,多地多校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实际效果怎么样?

周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地各校纷纷探索建设智能阅读实验室,拓展阅读新样态,此外还配有名家讲坛、阅读分享、心得讲述、感悟笔谈、名作推荐等专区。

在北京,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将阅读列入重要建设内容,在全市开通京学通数字阅读与写作智能化平台,推进全体师生阅读、引导全民阅读。海淀区提出“提高数字赋能水平”的重点任务,探索完善“导读写讲评一体化”“智能+”经典阅读新模式。

在成都,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依托教育部“导读写评一体化”经典阅读新模式探索项目,进行跨领域阅读资源建设,结合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开展赋能阅读,包括“品能”“语能”“体能”“艺能”“创能”“科能”等材料阅读,形成了具有重大创新价值和显著成效的阅读资源和教育体系。

胡庆芳:学生日常的数字阅读,表现为多渠道的阅读来源和多形态的阅读内容,诸如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互动生成软件完成作业,通过浏览器阅读网页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客户端或自媒体浏览资讯,以及收听网络有声读物等。

上海的一些中小学校,如普陀区的曹杨小学、杨浦区的平凉路第三小学,已尝试将平板电脑引进课堂教学,学生利用平板电脑阅读数字教材、联网查询资料。闵行区的蔷薇小学,则是将数码点读笔运用在课堂中。

韩卫娟:听书、读电子书、看视频讲书、通过丰富的网络平台获取信息等,这些都被称为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包括数字阅读、纸媒阅读等在内的“多媒介阅读”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很多学校都积极主动地推进数字阅读,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听书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播放有声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宏远学校,就利用广播台针对不同年级播放不同的图书内容,低年级是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是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校,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海淀石油实验小学等,把上课铃声变成诗词朗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领略诗词之美,自然而然地背诵一些经典诗词。

线上线下阅读相结合的智慧阅读系统,既能够记录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又能对其进行针对性跟踪指导和评价,使得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比如山西闻喜城西小学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配备了智慧阅读系统,实时跟踪学生阅读状况并及时给出阅读书目建议。

不少学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中爱上阅读。华中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在网上建设了学校专属的阅读社区,引导全校师生线上阅读、分享、交流,使得全校师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有的学校专门设置阅读微信公众号,如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织染局校区,通过建设公众号平台来推动亲子阅读,加强家校合作。还有一些学校注重听书与表达相结合,如北京十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等,引进朗读亭等设备,通过数字方式提供朗读示范和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与分享。

深度阅读面临新技术挑战

记者:新技术在为阅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深度阅读带来挑战。很多家长担心数字阅读并不能让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并建立逻辑思维。这一问题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周建设:是的,数字时代阅读载体的全态化,为阅读提供了时空的便利。然而,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阅读者,却是一个久而未决的难题。开卷有益向来是勉励读书的真言,然而数字时代,由于信息的海量生成,“卷”在何方、何处开卷,却成为阅读研究者面临的新难题。

韩卫娟:数字阅读能够实现一屏万卷,“文、图、声”兼有,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丰富了阅读体验。然而,不论是个人经验还是研究成果都表明,纸媒阅读比数字阅读更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进入深度阅读。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数字阅读时,图画、声音、视频甚至多种选择的网页信息等,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让心境变得相对浮躁。而阅读,恰恰需要静下心来感受书籍带来的美好情感,与书籍产生共鸣,或是沉下心去,不断理解、反思书籍的要义。此外,当前数字阅读内容质量高低不一,有时为了赚流量哗众取宠,致使推送内容不够经典,从而导致读者长期停留在浅表化阅读,丧失了阅读经典的兴趣与能力。

雷云鹤:算法推荐是当前阅读消费群体获取和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要方式,新技术正在重构与数字阅读相适应的阅读行为。不同的算法和平台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对信息消费主体兴趣和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它们的目标都是为消费群体提供更加准确、相关和个性化的推荐内容。

胡庆芳:由于算法推荐大行其道,作为阅读消费者的学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依赖推荐信息,沉迷于“舒适区”的浅表阅读,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提出问题、主动检索、产生怀疑、自觉辨别、自主建构等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行为,被动地成为数字化媒体的“投喂者”。

此外,数字阅读是以数字工具为载体,通过超链接等方式提供网状信息的。这种形式很容易使阅读者的注意力分散,并对阅读者的阅读深度和专注度产生干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作为阅读者没有摆正与便捷化的数字媒体之间的关系。数字媒体应是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习惯,需要我们为其提供主动阅读、自我建构的机会和体验。

科学配置阅读资源,让人的能力与技术发展相得益彰

记者:在数字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阅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在推进青少年数字阅读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效果?

胡庆芳:越来越普及的数智环境,对人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在学生数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问题引导,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要加强任务设计,以知识生成替代知识搜集;要加强反馈检查,以解释表达驱动信息加工,从而让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阅读。

韩卫娟:从数字阅读本身来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契合技术优势,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数字阅读内容,是未来必须应对的挑战。在推进青少年数字阅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培养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具备深度阅读的能力。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提倡阅读经典作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因为真正的经典作品往往代表着博大、高尚的审美追求,具有深邃、真挚的思想文化内涵,能够帮助读者超越平庸和贫乏,远离虚无与轻浮。深度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文学与思想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使他们更为喜好高质量作品,从而具备对低劣数字阅读内容的辨别力和抵抗力。

第二,要尝试掌握一定的数字阅读策略,提升数字阅读素养。相比纸媒阅读,数字阅读给了读者更多选择。这就需要读者掌握应对多种选择的策略,比如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信息筛选、真伪辨别;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自觉,并尝试将纸媒的深度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数字阅读中。目前,已经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将数字阅读纳入指导范畴,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策略,从而进行有效深入的阅读。

第三,将数字阅读和纸媒阅读有机整合,根据不同读物的特点选择不同媒介进行阅读。如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本身情节就生动有趣,可以选择有声读物进行听读。而对于一些意蕴深厚、思想深刻的作品,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不断比较、挖掘、辨析,才能真正读懂,这些书籍则可以采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纸媒阅读方式。对于那些主要用于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书籍,则可以借助视频讲书或者网页浏览的方式,尽快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记者: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科学配置阅读资料是其中重要一环,它在实现人的能力与技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周建设:阅读资源对于公民素养培养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语文教学配置的阅读资源偏窄。语文,通常的理解是“语言+文学”。语言是工具,工具的功能强弱与配置阅读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文学是艺术,是用语言符号抒写情感意象,具有与用笔绘画同样的作用。如果仅仅将文学性的材料配置为阅读材料,它的能量就将十分有限,作为工具也将软绵无力。要增强语言的工具能力,就应从所有学科中筛选内容,而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这样,才能使语言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能量强大起来。

胡庆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情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阅读或教育本身,新技术的应用无法替代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所需要养成的责任感、团体意识、社会情感。因此,在数字阅读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及时的分享和研讨。

雷云鹤:对学生数字阅读中接触内容的质量进行规范管理也十分必要。国家标准委于2022年发布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使得数字教材资源开发更加规范,有助于保障教材质量,同时加强青少年视力保护。此外,对于数字教材以外的数字阅读,由于网络信息涉及范围广,难以实现全方位管理,因而存在潜在风险,亟须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数据使用权限和信息过滤机制,避免网络不良信息污染,为儿童在数字化时代安全、愉快地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

韩卫娟:数字阅读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未来还会在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推动下,获得更加强势的发展。这也倒逼教育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新型能力,如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挑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当人的能力与技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技术才能真正让人生更精彩。因此,我们要学会拥抱科技,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数字阅读带来的丰富与美好;学会驾驭数字阅读,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记者 杜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部通知: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
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孔子学院在...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近日,“中巴携手,共创未来——中巴科技创新与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
确保广大师生度过平安健康快乐的...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 林焕新)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 李祉瑶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效能... ◎摘 要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高校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 □ 吴 珊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口头、表演、手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去爱尔兰留学,这些信息要知道(... 本报记者 周姝芸 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风景如画,因其蜿蜒的海岸、静谧的湖泊和大范围的植被而被称为“翡...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照亮青春学...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团队创建的小泥鳅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平台,以“三个坚持”“五个故事...
全面关怀学生学习的多维路径 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正在进行的这项理念先进、富有成效的课改探索,其核心追求就是“全面关怀学生学习”。...
严控暑期作业总量,坚决杜绝用手...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实控人被判刑,“世界规模最大驾... 作者:无冕财经 杨一轩 进入7月以来,“驾校第一股”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被ST的东方时尚(6...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
文成县国企招人啦!2025年县... 必 上 岸岸 课程报名已开启 展鸿各班次|左侧扫码咨询~ 回复【群聊】加入浙江/温州公考交流群 回复...
丰南二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一、普通生 录取1300人,录取分数线为531/197/48分。 二、特长生 (一)录取规则 按照《...
刚刚!教育部最新通知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拟定于2025年8月上旬发放2025年第二批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证...
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15日,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宣讲团成立暨首场示范宣讲活动在中国人民...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适销对路”的...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培...
河南专升本高数备考指南:理清思... 在河南专升本的备考路上,高等数学常常成为许多同学的 “拦路虎”。不少同学一翻开教材,看到满页的公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