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始人
2025-03-03 09:22:58
0

原标题: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是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等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本质规律和发展逻辑,推动形成校地融合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努力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统筹推进一体发展新范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对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大责任,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机关联,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三位一体”统筹部署,高校要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上创新发力。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校学科设置,不断实现优势学科集群与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相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与地方人才战略举措相融合、科技创新研发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文化传承与地方文化品牌塑造相融合,源源不断、有的放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撑。

   聚焦“双向奔赴”校地共赢。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高校的使命任务,要通过深度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产业项目专班等形式,搭建“多院一区域”“多院一部门”跨学科服务架构对接产业集群,通过联合大院大所、实施揭榜挂帅科研攻关等方式,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汇聚人才队伍,把握引育用留第一资源新态势

   高校引才用才的价值观直接关系着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度,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进行有重点保护、有计划培养、有选择引进。要善于借智借力,用好地方人才资源“蓄水池”,共建共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青年人才成长、科技工作者发展平台,切实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为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贮蓄动力源。

   高校要注重人才引育与提升学科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树牢精准引才理念,围绕学科发展需求,以打造优势学科高峰、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精准配置人才引进资源。要通过青年学者论坛、海外直招等举措招贤纳才,重点引进学科急需的领军人才。厚植育才沃土,营造人才发展好生态。

   涵养“用才”环境,完善人尽其才新机制。高校要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助力教师找准赛道加速成长,构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鼓励和推动教师分类发展,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岗位聘用动态管理,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优化离岗创业政策环境,强化人才人事服务保障,引导科研创新脱虚向实,推动校内科研成果向生产线转移转化。

  促动人才牵引,打造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新引擎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高校要充分把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遇,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提升行业产业发展竞争力。

   强创新,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变革。一方面,要真正摸清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研发潜力的实际家底,真正掌握地方、行业、企业需求,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优势对接地方新兴产业的现状和规划,培养科创后备力量,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互促互进,切实推动科技服务提质增效。

   强结合,推进科研目标设置科学。高校要紧贴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打造与学校科研创新的深度嵌入点。立足服务企业技术研发,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激发科技创新源头动力,不断助力地方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强实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高校要依托特色优势学科,聚焦小切口、真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将工作重心落到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来,全面推进重大校地合作。发挥高校人文社科“先头部队”作用,依托高校智库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推动和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突出一体支撑,激发反哺教育内涵发展新动力

   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是高校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内生需求,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为完善自身建设提供动力源泉。高校必须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优势、智力优势,利用科研成果持续反哺高质量发展。

   锚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出发点。高校要跟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升级换代传统专业,汇集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优势,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用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持续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把握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点。高校要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新兴学科人才资源,着力推进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聚焦地方先导产业领域,与地方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强链接”,推动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找准健全“三全育人”培养体系的落脚点。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全面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急需人才。

   (作者:顾菊平,系苏州科技大学校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孔子学院在...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近日,“中巴携手,共创未来——中巴科技创新与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
确保广大师生度过平安健康快乐的...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 林焕新)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 李祉瑶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效能... ◎摘 要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高校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 □ 吴 珊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口头、表演、手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去爱尔兰留学,这些信息要知道(... 本报记者 周姝芸 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风景如画,因其蜿蜒的海岸、静谧的湖泊和大范围的植被而被称为“翡...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照亮青春学...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团队创建的小泥鳅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平台,以“三个坚持”“五个故事...
全面关怀学生学习的多维路径 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正在进行的这项理念先进、富有成效的课改探索,其核心追求就是“全面关怀学生学习”。...
严控暑期作业总量,坚决杜绝用手...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实控人被判刑,“世界规模最大驾... 作者:无冕财经 杨一轩 进入7月以来,“驾校第一股”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被ST的东方时尚(6...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
文成县国企招人啦!2025年县... 必 上 岸岸 课程报名已开启 展鸿各班次|左侧扫码咨询~ 回复【群聊】加入浙江/温州公考交流群 回复...
丰南二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一、普通生 录取1300人,录取分数线为531/197/48分。 二、特长生 (一)录取规则 按照《...
刚刚!教育部最新通知 记者7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教育部...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拟定于2025年8月上旬发放2025年第二批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证...
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15日,研究生党建“双百”“先锋之声”宣讲团成立暨首场示范宣讲活动在中国人民...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适销对路”的...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培...
河南专升本高数备考指南:理清思... 在河南专升本的备考路上,高等数学常常成为许多同学的 “拦路虎”。不少同学一翻开教材,看到满页的公式和...
将“纸面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竞... 原标题:将“纸面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近日,河南理工大学鄂尔多斯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研究院研发的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