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一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创始人
2025-03-04 06:23:20
0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华东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一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强国建设,华理何为”交出强师答卷。

深化思想引领,励志明德正师铸师

好老师无不饱含家国情怀,心系“国之大者”。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华理首任校长张江树先生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和推进化学科学倾注毕生心血;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学校名誉校长成思危先生以“为富国强民做点事”为毕生抱负……长期以来,华理强师实践始终以先辈为榜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许党报国。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研究出台学校实施方案,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链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建立每周二下午教职工集中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发布学习提示,有组织精准化抓实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涵育高尚师德。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加强优秀教师宣传激励,每年隆重庆祝教师节。在第40个教师节推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院士谈”“致敬光荣从教40年”原创主题视频,厚植校园师德文化,引导广大教师坚守道德情操。

四是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教师国情教育,每年制定出台教师国情研修方案,建设研修基地,开发研修课程,举办以留学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等为重点的研修班,提高广大教师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认知。

强化培养支持,筑基提质塑师强师

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应先受教育。中国著名煤化工专家、中国气流床气化技术的开拓者、华理教授于遵宏先生发扬“汗水哲学”精神,改写了中国大型煤气化技术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华理强师实践赓续“汗水哲学”精神,为教师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健全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支持优秀教师国外访学研修和产学研践习。组织教师参加寒暑期教师研修、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开展新进教职工、研究生导师、班导师等群体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二是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汇贤人才”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型、工程应用型、教育教学型等各类人才专业发展。构建“基础人才支撑有力、创新人才结构合理、高端人才方向引领”的人才雁阵格局,激发各级人才发展积极性。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为博士后提供“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超级博士后”等激励项目,夯实后备师资力量。

三是搭建青年教师发展平台。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设立“青年英才校长奖”,建好青年教师联谊会,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锻炼、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欣悦坊”建设,重点关注青年教师身心健康,服务青年教师成长。

聚力深化改革,破立并举尊师惠师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建校之初,学校便云集了国内最负盛名的化学化工专家;及至改革开放时期,推行教师队伍聘任制和“扬长分流”,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华理强师实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让广大教师“教在华理”安心舒心静心。

一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大力破除“五唯”,突出教书育人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要求,推行学术代表性成果评价,树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导向。

二是完善职称制度改革。修订学校教师职称制度,重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成效,畅通全校15个岗位系列教师职称晋升通道,面向作出重大突出贡献教师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建立绿色通道,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

三是推进薪酬福利改革。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专项行动,修订绩效奖励实施办法,不断优化薪酬结构,强化校院两级管理,支持和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教。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育才强国兴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为振兴我国化学工业应运而生,在“652工程”建设过程中铸就的黄坡岭精神成为学校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华理教师传承兴化强化的历史使命,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一是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华理教师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五育”并举,以仁爱之心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3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连续四届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一批学子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在全国乃至国际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华理教师勤学笃行,不断追求卓越,现有11名两院院士,2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6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2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3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4个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批优秀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表彰。

三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持续提升。华理教师秉持“国家所需,研究所向”的弘道追求,依托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连续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实现成果突破。一批教师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71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3000多项。

新征程上,华东理工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聚焦“两新两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