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启动暨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据介绍,该项目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动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2025年“圆梦工程”项目以农村未成年人为重点受益人群,通过“省-地市-区县学校”四级联动,搭建家校社心育体系,引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发展。项目预计培养2000名心育教师,惠及20万名学生。
受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委托,2025年“圆梦工程”项目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六省开展。各地市根据具体情况推荐了实施区县和心育学校作为项目推进单位,共覆盖15个实施区县,150所心育学校。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今年的主要工作包括:推动区域“教联体”建设,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农村未成年人常见心理筛查、评估;针对学生欺凌、厌学拒学、手机及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问题,重点在农村学校及乡村少年宫学校开展积极心理环境创设行动;为教师提供跨学科协同育人的培训、融合多学科育人的活动方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中小学生学会悦纳自我、提升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长旭表示,2024年“圆梦工程”在多地落地实施,获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将持续整合专业资源,创新模式,为更多农村未成年人提供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心理支持服务。(孙竞、实习生修初怡)
上一篇:守护中国饭碗,你的选择就是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