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李树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铸魂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职责。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挺膺担当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应有的姿态,更是时代对高校主动担当作为的召唤。高校思政教育及相关工作者当以矢志不渝的奋进姿态,主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守正创新中谱写思政教育新篇章。
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挺膺担当,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是前提。思政教育理念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的指导,更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积极主动将“以学生为中心”等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从思想上迈出第一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新时代,面对国家和社会寄予的深切厚望,高校思政教育除承担讲授理论知识的传统职责外,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将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践,通过鲜活案例、真实事迹等,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直接对象,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是确保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取得实效的关键。高校思政教育需转变传统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主动收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偏好,据此个性化定制并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Z世代青年的审美特点,激发其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完善思政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挺膺担当,完善课程体系是基础。思政课程体系是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载体,对传统思政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升级,构建多维立体的思政教育体系,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必要选择。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更新。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及阶段性时事热点内容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形成动态更新的思政课程“活页教材”,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更新。例如,结合当前倡导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设置专题课程,向学生介绍碳中和目标、环保实践案例等具有隐性思政教育价值的热点内容。
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结合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构建“1+N”思政课程体系,即以传统必修课程为核心,主动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线上课、实践课等,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显性与隐性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支撑。例如,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科技报国、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上同向同行。
改进思政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挺膺担当,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思政教学方法是激活思政课堂活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思政教师积极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元教学方式,能够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更好地彰显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互动式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互动机制: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向学生推送适配的学习视频、资料,帮助其掌握课堂涵盖的基本理论知识;课中组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分享见解,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论理解;课后由思政教师进行理论总结和价值升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
精准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呈现,助力学生理解、记忆思政理论知识。为此,高校应当依托数字化平台建设思政教育案例资源库,整合蕴含思政价值的真实案例,按主题分类整理,便于思政教师一键调用;同时开放教师上传权限,鼓励其共享身边优质素材、持续丰富资源库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沉浸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成熟应用,为思政沉浸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校内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为思政教师开展沉浸式教学提供保障。在虚拟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教学所需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其对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共鸣。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挺膺担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思政教师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主体力量,其专业化、职业化素养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急需推进的关键举措。
提升思政教师政治素养。针对在职思政教师,定期开设思政理论研修班,通过系统化培训和学习,强化思政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思政教师的“四个自信”;建立青年思政教师常态化轮训制度,组织其参与专题培训,进一步强化青年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邀请思政教学名师进校开展示范课教学、组织教学沙龙等活动,为思政教师搭建学习交流与能力提升平台;针对新入职教师,集中开展教学设计、新媒体应用、课堂管理技巧等基础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学实践中必备的核心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构建“双师型”队伍。通过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校友、行业专家、模范人物等进校担任兼职思政教师,补齐思政教师队伍结构短板,更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设立思政教育专项基金,表彰激励在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教学科研优秀成果纳入绩效评定考核核心指标,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参考,既表彰先进典型,又激发全员参与热情,推动更多思政教师深耕教学一线。
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育人的使命重任在肩。高校思政教育立于时代与历史的交汇点,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应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基、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为魂、以创新的路径探索为擎,在育人实践中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让青年学生在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过程中,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栋梁之才,这既是高校思政教育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也是对民族未来的庄重承诺。
(作者为郑州西亚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