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不仅是对特岗教师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肯定,更为基层的教育发展与基层治理注入了重要精神养分。特岗教师以坚守诠释教育初心、用担当书写育人使命的精神,正是基层破解教育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坐标”,亟待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教育维度看,特岗教师面对乡村教育资源有限的挑战,仍能潜心耕耘、因材施教,这种精神与基层教育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当前,基层学校常面临学生数量多、家庭背景多元、教育需求差异化等问题,部分教师在高强度工作中易产生倦怠。锚定特岗精神坐标,就是要引导广大教育者以“不求回报、只问耕耘”的情怀,正视教育难题——面对“大班额”,探索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针对特殊家庭学生,主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用耐心与爱心守护学生成长。同时,结合基层资源优势,可依托社区文化中心、辖区企业等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将特岗教师“因地制宜办教育”的思路延伸到街道教育场景中,让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更融入社区生活,切实提升基层教育质量。
从治理维度看,特岗教师主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担当,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精神参照。基层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涉及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社区建设等多项复杂工作,需要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乃至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借鉴特岗教师“扎根一线、主动作为”的精神,街道党员干部可带头下沉网格,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课后托管服务等,主动对接资源、推进解决;社区工作者可学习特岗教师“耐心细致、精准服务”的作风,在矛盾调解中换位思考,在民生服务中精益求精;更可通过宣传特岗教师事迹,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引导辖区商户、志愿者等力量加入社区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让特岗精神成为激活街道治理活力的“催化剂”。
此外,李强总理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批示,进一步为基层践行特岗精神指明了方向。作为街道层面,我们需将学习特岗精神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相结合,一方面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名师工作室”“跨校交流”“线上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既能坚守初心,又能提升育人本领;另一方面,将特岗精神融入街道干部培训体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等形式,引导干部以特岗教师为榜样,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街道内践行特岗精神、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干部予以表彰,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让精神力量真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基层发展指明了精神方向,特岗精神绝非仅属于乡村教育的“专属符号”,更是推动基层教育提质、治理增效的宝贵财富。锚定这一精神坐标,将其深度融入街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必能激活教育与治理的双重新动能,让基层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象鼻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