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的微风送来桃李的芬芳,我们迎来了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师,这个闪亮的名字,不仅代表着传道授业的职责,更蕴含着启迪心灵、点亮未来的崇高使命。广大教师以日复一日的付出,守护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用年复一年的坚守,助力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我们致敬所有默默奉献、无愧于“大先生”之称的人民教师,致敬每一个以爱育人、以德化人的闪亮的名字。
闪亮的名字,闪耀着“心有大我”的信仰之光。从于漪倾情语文教学六十载,80多岁高龄仍坚持走进中小学课堂听课评课,手稿里“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字迹,藏着她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热忱;到黄大年团队接过精神火炬,持续攻坚深地探测关键技术,填补10余项国内技术空白,实验室墙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标语,见证着他们矢志科技报国的坚守。这些闪亮的名字,共同诠释了“大先生”的精神高度。他们胸怀家国、心系天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洪流,以“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执着,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命题。正是这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仰,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熬过无数艰辛、顶住诸多压力,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为世人树立起一座座立德树人的精神丰碑。
闪亮的名字,彰显着“甘为人梯”的奉献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是爱的事业,更是心的工程。闪亮的名字背后,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倾情付出。就像坚守孤岛教学点的“摆渡教师”石兰松,每天摇着小船接送学生,几十年间撑坏八艘小木船,却摆渡了近千名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就像在失控客车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毅然以身挡车、救下学生却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他们用爱点亮梦想,以担当承载希望。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在立德树人的讲台,他们甘为人梯、愿化春泥,以渊博学识启迪智慧,以人格魅力浸润心灵,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闪亮的名字,汇聚成“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从航天强国的火箭发射场到芯片攻关的实验室,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港澳校园的思政课堂,每一项国家战略的落地、每一个时代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的“筑基”作用,更离不开能担起时代重任的教师队伍。新时代呼唤的教师,既要做精通专业的“经师”,能在知识传授中破解难题、引领创新,把前沿技术、实用技能手把手教给学生;又要做涵养品格的“人师”,能在价值引领中传递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扎根学生心中。广大教师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努力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在这个尊师重教、礼敬师者的特殊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桃李满天下的丰收喜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力量的延续。他们的身影,是新时代最为闪亮的名字。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年轻力量,我们更应主动从师者风范中汲取成长的养分,锤炼信仰、强化担当、砥砺追求,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实干担当的自觉行动,在广阔的基层实践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作者 汪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