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活水”
创始人
2025-10-21 09:00:56
0

原标题: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活水”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养分和历史智慧,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为其成长成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引领。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伟大抗战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从“节点化感动”到“常态化育人”

近年来,高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纵深推进。然而,大学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常常聚焦于特定时间节点,缺乏延续性、系统性。实现红色精神从即时触动到长期浸润与坚守,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第二课堂”等实践体验多维发力,从集中性红色教育向常态化教育延伸,将教育内容活化为生活方式,加强从外部引导转变为内在自觉的育人实践探索。

高校可通过强化AI数字化运用,为创新赋能思政课教学提供厚重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让学生能随时随地“云探访”革命遗迹,“云阅读”历史文献,以此来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实现从情感共鸣到理性认同的跃升。高校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通识课程等深度融合,深化议题式专题授课,完善思政课知识图谱建设,打造思政大讲堂云端品牌,不断打破时空边界、拓展育人场域;将红色文化贯穿到全学科、全领域,专业课教学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开发优质资源、创新课程形态,构建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新生态;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师与红色文化专家学者、革命旧址讲解员等协同合作,从而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距离,促进学生在理解与共情中逐渐体悟思政教育的独特意蕴。

同时,高校应切实将实践体验与价值培育相统一。要高质量推进研学基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校史里的思政课”“‘一站式’学生社区里的思政课”等,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互促。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依托校内外博物馆、纪念馆等,结合党团支部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开展参观学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在实践中强化青年学生挺膺担当精神。要鼓励学生进行菜单式自选实践,可自主选择参观实践、红色短视频制作、革命题材情景剧、口述史采访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平台。

总之,高校要用红色文化筑牢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推动红色文化从“节点化感动”到“常态化育人”,再到“基因化传承”。

从主动探索到自觉践行

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大学生的“源头活水”,为时代新人健康全面成长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就要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并加以自觉践行。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与文化高地,需强化文化凝心铸魂,厚植红色底蕴,以文化滋养与价值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想素养。可通过校园活动、展览演出、环境设施等加强红色文化浸润,让红色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融入学生血脉,进而转化为大学生“强国有我”的奋斗行动。

高校是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场所,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大学生深藏于血脉中的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强化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将烽火岁月里英雄们所展现的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精神,与新时代科学家不畏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共同融入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感知革命历史的厚重、红色文化的魅力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过程中,自觉将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实践创新方向,从而勇攀科研高峰、投身科创报国。要积极搭建课题研究、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青”字号思政载体,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学生课题立项、学生理论宣讲阐释等活动,着力培养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高素质人才。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完善“研、学、讲、赛、访、践、读、观、展、创”等学习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点滴涵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同时,还应注重文化建设引领,深度开发红色资源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理论思想和人文精神等内涵,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展览、宣讲报告、演讲比赛等,使红色文化教育在案例讲述中不断丰厚价值底蕴。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红色主题短视频、歌曲、漫画等创作,依托融媒矩阵和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校园文艺成为传播红色精神的“活教材”。要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建设,线上线下举办红色读书分享交流、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红色校史剧、音乐剧、情景剧等创排展演,有效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提升感染力和亲和力。要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民俗文化调研、传统文化数字创新与转化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明、艺术美学、红色文化三者有机结合,大力弘扬红色校风教风学风,精心打造红色宣传橱窗、图书角、广场雕塑、文化长廊等“校园符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奏响青春之歌。

(作者:董捷,系黑龙江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定了!北京初中期中时间/考试范... 北京家长必看 北京多区已公布初中期中考试安排,考试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部分区域考试范围同...
交大安泰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之源”调研行活动启动。活动以“教科人一体 产教媒融合”为主题,...
贵州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来源:多彩贵州网 10月19日,记者从贵州省招生考试院获悉,贵州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
教授回应柑桔研究所桔子被求购:... 教授回应柑桔研究所桔子被求购:只有1万件,初衷是让学生挣学费、长本领
建立协同高效的毕业生心理支持体...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当前,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面对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出现焦...
科学家实现从赤泥中高效环保提取... 原标题:科学家实现从赤泥中高效环保提取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高敏锐教授团队与合肥国轩新...
江苏科技大学:产教融合 兴船报... 原标题:江苏科技大学:产教融合 兴船报国从黄浦江畔到长山脚下,江苏科技大学这所因船而生、向海而兴的高...
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 原标题: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
牛角巷社区秋季专场招聘会搭建就... 为抢抓秋季就业黄金期,精准对接辖区居民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10月17日上午,牛角巷社区联合衡阳市...
【重磅预告】2026年度福建税... 梦想启航,税海扬帆 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 正在火热报名中 福建税务公开招录公务员900名, 设...
深切的共鸣,跨越时间与山河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思念跨山河》是一部由鲁迅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创作...
2025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0月17日,以“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
灵璧县关工委汇聚“五老”力量 ... 关工委组织作为社会的力量,扮演的是“补丁”“磁铁”“推手”和“吹哨”的角色。灵璧县关工委在开展家庭教...
法考主观题成绩何时公布?11月...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 法考主观题啥时出成绩 不少过儿表示“太难熬了” 厚厚知道大家很急 今天火速整理了 ...
青春华章 | 以水为弦,奏响青... □李群 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三角... 点击名片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三角支撑”战略为发展架构,借学历提质、康养科研、...
【教学点简介】丨海北州干部教育... 编者按: 现场教学点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平台,更是传播海北好经验、展现海北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涂超群 记者 余闯)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
2024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 本报讯 (记者 郭妍)10月17日,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省教育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