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协同高效的毕业生心理支持体系
创始人
2025-10-21 11:15:00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当前,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面对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出现焦虑、迷茫与信心不足等心理困扰。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探索实践看,心理支持正成为稳就业工作的关键支点。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个性化求职心理疏导”,这既是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现实困境的积极回应,也对高校就业育人体系提出了系统重塑的要求。高校打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服务间的堵点,形成制度化、可持续的心理支持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教育全过程,这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意义重大。为此,高校要花大力气建立毕业生就业心理支持机制,将“稳心”作为前提,把“稳岗”作为目标,推动心理关怀与职业发展相融合,形成从局部应急到系统长效的整体跃迁。唯有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积极心态中认清方向,在职业探索中积蓄力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稳心、稳岗、稳未来。

心理支持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动能

  从宏观层面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支持制度化的建立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也是稳定保障就业政策落实的重要途径。心理支持是减缓个人焦虑的辅助手段,也是促使学生职业成长,提高社会适应性的内在动力。通过价值引导、心理调适,能促使学生对就业形成理性认识、正确态度,积极能动地进行职业选择。

  从教育角度看,就业心理支持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成要素,它可以把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贯通融合,在“认识—感情—行为”层面做到协同培育,使学生在求职压力和社会期待间实现心理平衡。通过制度化、专业化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就业焦虑,优化高校就业服务韧性。

  从长期发展看,心理支持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就业的“软性基础设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面对多种新兴职业选择,不能仅通过推荐岗位、培训技能等方法来解决学生求职及职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应把心理支持融入就业全过程,并依靠数字化平台、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形成“心理赋能就业,就业反哺心理”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就业竞争力的动态平衡、协同发展。

就业心理支持体系建设仍需提质增效

  目前,高校就业心理支持在理念认识、协同机制与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的心理服务更多停留在情绪疏导层面,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岗位对接等关键环节衔接不紧,尚未形成贯穿全过程的支持链条。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分属不同部门,信息壁垒较多,导致学生在求职压力、职业焦虑等方面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滞后。

  在队伍建设上,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既懂心理辅导又熟悉就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的专业人员相对稀缺,部分辅导员和教师在应对复杂心理问题时缺乏系统培训和实操经验,影响服务的精准度与持续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支撑水平不高,心理测评、风险识别、个案随访等数据尚未全面融入就业管理系统,信息流动不畅,干预难以精准落地。

  评价机制仍显单一。当前多数高校以活动数量和参与率为主要考核依据,缺乏对干预实效和就业满意度的动态评估,未能真正将心理支持纳入高质量就业的系统工程。整体来看,就业心理支持工作仍处在由经验推进向体系建设过渡的阶段,亟须在理念、机制、资源和数字化工具上全方位提质增效。

以系统思维推进心理支持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

  从“稳心”到“稳岗”,关键在于建立协同高效、持续迭代的工作体系。要以系统思维推进心理支持与就业服务的深度融合,把心理育人理念嵌入就业全过程管理,实现从入学启蒙、能力培养到离校过渡、岗位适应的全链条支持。高校可依托就业服务工作站,健全“筛查—分级—干预—转介—随访”闭环机制,推动心理测评结果与学生画像、岗位画像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精准识别与动态跟踪的双向支撑格局。

  在机制层面,应强化顶层设计与部门协同。通过建立由党委统筹、职能部门协作、学院落实的工作机制,将心理支持、就业指导、思政教育等要素纳入同一逻辑体系,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共治格局。与此同时,要强化课程融入与实践育人,推动“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心理素质”三类课程贯通建设,形成“教、学、练、评”闭环。

  在技术路径上,要用好数智赋能。通过建设就业大数据平台与智能推荐系统,实现心理状态、求职行为与就业去向的动态匹配,提升服务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可运用算法引擎输出个性化岗位清单,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求职受阻、焦虑明显的学生开展分层干预与针对性辅导,真正实现“数据识别问题、机制解决问题”。

  在服务延伸上,要构建多方主体协同网络。政府主管部门、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应形成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机制,共同织密就业支持网。通过“导师进课堂、企业进校园、项目进课程”等方式,把心理支持与职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增强心理韧性、提升求职自信。

  心理支持的本质,是信心的加法、预期的稳定和行动力的提升。只有高校在理念上从“被动辅导”走向“主动赋能”,在机制上从“应急管理”迈向“系统育才”,才能让心理健康成为稳就业的关键变量,为青年学生筑起精神支点、铺好成长之路。

(作者:王苗苗,系潍坊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教师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定了!北京初中期中时间/考试范... 北京家长必看 北京多区已公布初中期中考试安排,考试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部分区域考试范围同...
交大安泰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之源”调研行活动启动。活动以“教科人一体 产教媒融合”为主题,...
贵州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来源:多彩贵州网 10月19日,记者从贵州省招生考试院获悉,贵州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
教授回应柑桔研究所桔子被求购:... 教授回应柑桔研究所桔子被求购:只有1万件,初衷是让学生挣学费、长本领
建立协同高效的毕业生心理支持体...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当前,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面对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出现焦...
科学家实现从赤泥中高效环保提取... 原标题:科学家实现从赤泥中高效环保提取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高敏锐教授团队与合肥国轩新...
江苏科技大学:产教融合 兴船报... 原标题:江苏科技大学:产教融合 兴船报国从黄浦江畔到长山脚下,江苏科技大学这所因船而生、向海而兴的高...
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 原标题: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
牛角巷社区秋季专场招聘会搭建就... 为抢抓秋季就业黄金期,精准对接辖区居民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10月17日上午,牛角巷社区联合衡阳市...
【重磅预告】2026年度福建税... 梦想启航,税海扬帆 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 正在火热报名中 福建税务公开招录公务员900名, 设...
深切的共鸣,跨越时间与山河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思念跨山河》是一部由鲁迅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创作...
2025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0月17日,以“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
灵璧县关工委汇聚“五老”力量 ... 关工委组织作为社会的力量,扮演的是“补丁”“磁铁”“推手”和“吹哨”的角色。灵璧县关工委在开展家庭教...
法考主观题成绩何时公布?11月...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 法考主观题啥时出成绩 不少过儿表示“太难熬了” 厚厚知道大家很急 今天火速整理了 ...
青春华章 | 以水为弦,奏响青... □李群 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三角... 点击名片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三角支撑”战略为发展架构,借学历提质、康养科研、...
【教学点简介】丨海北州干部教育... 编者按: 现场教学点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平台,更是传播海北好经验、展现海北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涂超群 记者 余闯)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
2024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 本报讯 (记者 郭妍)10月17日,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省教育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