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之源”调研行活动启动。活动以“教科人一体 产教媒融合”为主题,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让知识从课堂走向产业实践,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衔接。为此,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创新之源”调研行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活动成果,为高校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提供经验与探索。
在宇昂科技智能化车间,一批批PVP(聚维酮)白色微粉正从产线产出。这款广泛应用于医药、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基材,如今已成为企业核心产品。而其背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管理智慧与产学研生态,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
“唯有自主研发,方能掌控未来。”宇昂科技创始人王宇介绍道,“2009年,我带领团队在上海张江实验室开启科研征程,最终成功研制出高稳聚维酮碘(PVPI),其性能超越国际主流水平。然而,技术突破后,市场认可度低、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随之而来。”王宇决定通过国际认证开拓市场,产品顺利通过德国、瑞士实验室测试,获得GMP、美国DMF等资质,成功进入跨国药企供应链。
技术破局后,王宇意识到科学家团队在商业运营上的短板。2010年前后,他走进上海交大安泰企业家创新领导力高级研修班课堂。“以前的商业计划书偏重科技,现在才学会从商业模式、市场、投资等维度规划。”王宇坦言,系统学习让他重新审视企业战略。
课堂之外,上海交大安泰的平台成为实践土壤。王宇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碰撞出核废水处理、新型可视敷材的新方向。同时,针对水溶性高分子人才短缺问题,在上海交大安泰的牵线搭桥下,宇昂科技与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科技奖项,推动高校前沿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
这些产学研成果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上海交大安泰的平台上得到验证。在近期举办的交大安泰第二届“思源汇”校友创业大赛上,宇昂科技斩获冠军。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宇昂科技以可降解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核心,实现生产绿色化,并通过功能助剂提升锂电池与光伏产业效率。王宇表示:“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作为绿色新材料代表,将在‘双碳’愿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张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