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也能住进新建的宿舍楼了,真的好激动!”濮阳县渠村乡安置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桦看着新建的宿舍楼兴奋地说。
渠村乡安置区小学校长何冠强告诉记者,学校所在的振兴社区,是渠村乡黄河滩区6个村600多户乡亲居住的迁建安置区。除了这6个村,还有一部分附近村庄的孩子在此上学,小桦就是其中一个。其他村庄距离学校较远,最近的距离学校也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孩子每天早出晚归,时间很紧张,也不安全。小桦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都很难回来一次,小桦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小桦的爷爷说:“孩子住在学校,不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上下学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为解决农村娃的上学问题,濮阳县在振兴社区配套建设了渠村乡安置区小学。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为了方便管理,规定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方可住校。因此,像小桦这样的低年级学生还需要走读。今年学校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开工建设了餐厅和3层宿舍楼。该项目和其他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项目同时被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
据了解,渠村乡安置区小学除了新建的3层宿舍楼外,还有一座780平方米的餐厅,可容纳400名学生同时用餐。何冠强说:“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娃吃得好、住得好,更要让他们学得好,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和宿舍改扩建(新建)完成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和升级。同时,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确保学生用餐安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的改建,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还能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本报记者 张迪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