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王保健 管园园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后,高校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育人实效。高校更应针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发挥专业优势,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主要任务,积极构建“五育”润心心理育人新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医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五育”润心新格局
完备组织机构,高校要成立心理育人工作小组,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配齐配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学生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工部门和学院要完善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心理问题应对与处置流程;优化资源配套,专设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场地和图书、沙盘等设施设备;配套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切实为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学习提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提供支持保障;实施“点线面一体化”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找准心理育人和思政工作的“结合点”,贯通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生命线”,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优化平台载体建设,加强积极心理的宣传,落实心理咨询值班和谈心谈话制度,跟踪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定期跟踪并进行动态管理,针对性做好各类重点学生群体的关爱工作,全力做好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坚持学生为中心,探索心理育人新路径
基于医学生全学段面临的各类压力,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育人行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精心准备“给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给新生的一封信”,重点强调家校协同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学生骨干、舍友、同学、导师、轮转科室等渠道协同配合,贯通和执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聚焦医学生实际问题,针对性开展心理帮扶活动,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困难;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本科生的倾向,强化本研一体,重视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320”和“525”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等学生骨干进行心理专题培训,提高心理知识水平和干预技巧;通过专题报告和培训提升辅导员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能力,敏锐觉察和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及时介入进行心理援助;收集和整理医学生典型心理问题案例,编写和出版案例集,深入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实践研究,录制系列心理微课,申报相关课题和项目,取得心理育人新成果;积极创建心理育人品牌,形成心理育人工作合力,培育和提升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五育”并举,持续提升育人新成效
践行以德育心,开展特色思政课、优秀青年志愿者故事分享会、最美毕业致谢、名医面对面等系列向上向善的德育活动;践行以智慧心,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会、青春榜样风采展、心理和思政座谈会等活动,打造以师为范、以书为友的学习环境;践行以体强心,开展荧光夜跑、趣味运动会、活力健心操、徒步登山、拔河比赛等一系列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践行以美润心,开展摄影比赛、暖心心理贴士征集、纸伞绘画、草坪音乐节、送你一朵小红花、心理漫画、心理海报、心理文创等一系列发现美、创造美的美育活动;践行以劳健心,开展植树节种树、职业体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健康科普等一系列医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心理育人与“五育”并举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变化,体会积极正向的情感,增强医学生职业体验,引导医学生学以致用、感悟生命、收获成就。
医学生“五育”润心心理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要更加注重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更加注重引导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正能量,激励医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践行者和主力军。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研究”〈2021-C96〉研究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