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桥梁: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
创始人
2025-10-28 12:35:38
0

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桥梁”是小学生常见且具工程属性的结构元素,有天然跨学科教学优势。我国造桥技艺历史悠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桥梁大国。本案例以“设计桥梁”为真实任务,面向四年级学生开展教学。案例整合科学(重力、拉力等)、数学(测量、计算等)、语文(口语表达等)、美术(审美等)、工程(设计、操作等)、信息技术(查阅资料等)学科知识与经验,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结构稳定性、材料强度与工程美感的关系。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与同伴共同设计并搭建至少40厘米长的桥梁模型,同时要满足承重、安全、美观等标准,解决“如何让桥梁既坚固又节省材料”的问题。教学践行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一是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常见的桥梁类型(梁式桥、拱桥、悬索桥),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二是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绘制简单的桥梁设计草图,并知晓基本的桥梁设计方法。三是学生能够理解桥梁受力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测试观察桥梁结构的变化情况,并依据这些知识对桥梁模型进行优化改进。

(二)能力目标。一是学生能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主动提出如“怎样让桥梁更稳固”等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学会合作并分享自己的见解。二是学生能够在搭建桥梁模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决策,选择并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决策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一是学生对桥梁设计和建造充满兴趣,乐于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二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积极承担分配的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三是学生在建造桥梁时能注意节约材料,理解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设计创新

(一)教学理念。本案例总计安排9课时,教学设计突破分科局限,基于真实情境驱动下的真实问题解决,整合科学原理、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为完整学习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方法与策略。采用实验与工程制作递进设计。先以纸管形状承重等实验具象科学原理,再开展方案设计、模型制作与测试的全流程实践。这种先探究后创造的路径,让学生在实证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依据数据反馈调整方案,实现从“做中学”到“思中改”的思维进阶,有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学生以多元形式展示项目成果,主动参与自评、互评及高阶思维评价。从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四维度量化工程思维成长,达成“知识应用—能力建构—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施

(一)项目导入

活动1:情境引入。教师展示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种桥最坚固、最省材料”?随后播放桥梁倒塌短片,引发学生思考桥梁倒塌因素,顺势引出项目任务:设计一座长40厘米以上既坚固又节省材料的桥梁模型。学生讨论不同桥型特点,从结构、材料、跨度等方面推测影响桥梁稳固性的因素,初步理解桥梁设计背后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明确任务。

活动2: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边桥梁,讲解桥墩、桥面等结构元素,并利用VR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助其直观理解桥梁内部结构与受力原理。学生实地拍照记录桥型,提问并分析结构,在VR环境中自主探索不同桥梁构造,深化对设计挑战与工程逻辑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

活动1:纸管形状对承重的影响。教师出示圆柱桥墩图片,提问引导学生猜想“为何桥墩多为圆柱形”,随后讲解实验步骤,提示关注变量、记录数据并观察纸管倒塌原因。学生动手用纸质材料制作三棱柱、四棱柱和圆柱纸管,测试承重力,将结果记录在“纸管实验记录表”中,并讨论纸管结构与承重的关系,思考“圆柱最稳”的原因。

活动2:平桥与拱桥承重对比。教师提供同材质卡片,让学生用其搭建平桥与拱桥(如图1与图2),并提出“相同材料下哪种结构能承载更多硬币”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学生测试两种桥型承重能力,并在“平桥与拱桥承重对比实验记录表”中记录数据,分析拱桥更稳定的原因,增强对结构力学的直观认知。

(三)工程解决

活动1:设计桥梁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材料,说明项目限制(桥长超40厘米、材料有限等),鼓励学生绘制多种方案并标注结构与材料清单。学生讨论问题、试触材料、构思桥型,每人绘制两种草图并标注。小组内分享设计方案,由组长带领选定最佳设计。

活动2:制作桥梁模型。教师协助学生分配材料,强调安全与协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结构创新。学生按图纸分工制作模型,遇到问题沟通讨论、优化设计,更换材料组合增强模型稳定性。

活动3:测试与修改。教师指导学生逐一测试模型承重,鼓励学生记录数据、提出改进建议,调整结构后再次测试。学生将弹珠放置桥面中央观察桥梁稳定性,记录承重极限,测试后小组讨论,依据数据改良设计并改进模型。

(四)成果展示

教师组织成果展示,提供桥梁模型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方案设计(20分)、过程分工(10分)、功能特点(50分)、外观形象(10分)、演讲答辩(10分)5个部分。学生汇报时,鼓励用PPT、视频、实物模型等展示。学生各组展示模型,讲解设计思路、挑战及优化过程,小组自评互评提出肯定与建议,共同见证工程思维成果。

(五)反思总结

活动1: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项目流程,思考“若重新设计桥梁如何改进”“桥梁设计带来哪些新认识”等问题。学生撰写反思报告,从工程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体验等方面总结所得。

活动2:高阶思维自评与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高阶思维评价量表”打分交流。高阶思维评价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力”“创造力”四个方面。其中,“批判性思维”具体包括能指出桥梁结构存在的问题、能对不同桥型进行比较并说出各自优缺点等。“问题解决”包括能发现桥梁设计或建造中的问题、能够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结构并记录修改过程等。“决策力”包括能在多个方案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能在小组内参与讨论决策等。“创造力”包括能在桥梁模型中加入美观或实用的创意设计、能结合现实桥梁或生活经验生成新想法等。学生按表现进行自评,并与组员互评。

(作者郑良栋单位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作者曹永、郭鑫单位系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人民教育》2025年第1516

作者:郑良栋 曹永 郭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彩新论】有倾听就会有精彩的... 近日,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驼人新城学校的小学部,举办了一场“校长听证会”,在网上广泛传播。“不喜欢吃果...
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们“雨天也... 近日,教育部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提出,加强学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
关于核对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 关于核对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网报信息的提醒(三) 各有关考生: 因有考生在2026年全...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三个转化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张泰城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要着力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
教育部发布10条措施 进一步加...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 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考生 2026硕士统考报名今... 根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统考报名将于2025年10月27日22:00结...
10余省份启动2026年高考报... 近期,多地2026年高考报名工作陆续开启。目前,已有10余省份启动高考报名。2026年高考有哪些新变...
生命教育,还需补上哪些课?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教育部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要求“加强学生生...
河北省承德市五校2025-2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6年河南高招艺考分7个大... 河南省2026年普通高招报名网上信息采集今日开始,艺术类招生率先启动。据悉,明年我省高招艺术类招生分...
动画考研真题获取指南 在众多艺术类研究生考试中,广州大学动画专业的考研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
新华视点丨生命教育,还需补上哪...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生命教育,还需补上哪些课?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明鸿、周思宇、张子...
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校长胡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
设计桥梁: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跨... 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优化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昆明... 中国日报10月27日电 10月25日-26日,主题为"厌学•休学•复学"的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
专家学者齐聚杭师大 共探大中小...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李昉)近日,浙江省“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金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