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 日前,“第十二届亚太干燥会议暨第二十届全国干燥会议”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近600位干燥技术领域学者、行业代表参会,共话绿色智能背景下干燥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表示,当前,智能制造发展计划进一步推进,干燥技术迅速向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这不仅需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断突破前沿理论,还需要行业进行实践创新和应用落地。中国农大愿意以此次会议作为深化与“中国干燥设备之乡”——常州干燥行业合作的机会,共同推动干燥理论和绿色智能装备发展,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产业应用。
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肖红伟表示,多年来,一代代干燥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迎难而上、锐意创新,使中国干燥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赖进口到产品销售遍布全球,从单一设备制造到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愿此次大会成为产学研交融的桥梁,国内外合作的契机,让智慧在此碰撞,让未来在此萌芽。
记者了解到,干燥通过降低水分活度可有效防止农产物料的霉烂变质和真菌毒素污染,是减损增效、延链增值的重要方式,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曹崇文便带领其团队开展了相关科学研究。自那时起,这一科学研究传统得以延续,中国农大师生不断探索并推进干燥技术的发展。
据悉,今年是全国干燥大会创立50周年,大会组委会发布了《中国干燥辉煌五十年:1975—2025》,系统反映了在半个世纪里中国干燥技术从追赶到引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干燥设备分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等承办。期间还举行“绿色干燥技术高端国际论坛”“大宗农产品资源干燥专题论坛”“块状物料热泵/热风节能干燥技术专题论坛”等14个分论坛。(孙竞、李依环、何志勇)
下一篇:以“精准化训练”提升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