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培养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教育家型教师
创始人
2024-04-28 20:22:16
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性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更加崇高的使命,为高标准推进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计、长久之策仍然在教育,归根结底需要锻造一支新时代扎根高原、矢志教育,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坚决筑牢新时代扎根高原矢志教育的教育家精神思想根基。

一是夯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正确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主动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强国梦,矢志扎根高原、奉献青海、投身教育,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实践根基。坚持把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切实以增进共同性为前提和方向,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夯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师风根基。着力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巩固拓展新时代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的教育家精神培育路径。

一是强化师范教育固本培元。有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才会有更多高素质教师、高水平人才。严格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围绕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教师培养,进一步修订完善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推动师范教育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强化师范生招生源头管理,精准实施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培养计划、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构建协同开放共享的师范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引领成长。以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为引领,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重点内容,积极研究各级各类教师成长发展问题,探索教育家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以及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三是强化教育援青赋能增效。充分借助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省市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巩固完善高校对口支援机制,拓展推进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组团式帮扶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教师业务培训、选派支教、挂职锻炼以及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方式,促进学习发达地区和先进学校管理育人方面的经验做法,从而提升一批学校、带出一批教师、培养一批教研骨干。

厚植营造新时代尊师重教惠师重道的教育家精神社会氛围。

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环境。持续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各级各类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按照“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原则,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政策,加强农村牧区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提升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构建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细化完善省级教师表彰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教育家精神在青海”系列活动,讲好青海故事,体现青海特色,强化榜样引领,选树一批师德高尚、师风严谨、师能突出的名师名校长以及乡村教师典型,打造一批践行教育家精神示范团队和样板学校。鼓励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三是进一步保障落实教师合法待遇权益。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年度体检、津贴补贴、重大疾病救助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外出疗养制度等有关待遇保障。聚焦社会事务加重教师负担问题,规范清理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教师等事项,狠抓精简各类报表填报、调研统计工作,切实清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合理负担,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校园氛围和教育教学环境,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国首所,“新大学”,正式成立... 9月1日,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陕西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正式成立。同时...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7句话!... 01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生活中,不少父母往往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却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 其实,陪...
姚润英:扎根边疆三十余年 用爱... 9月2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初中物理课堂上,物理老师姚润英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让...
汉江师范学院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石琰鑫)近日,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传来喜...
一场跨越时空的课堂问答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9月1日,“红色”成为不少学校迎接新学期的主色调。 今年是中国人民...
中学三年,遇见的英语“引路人” ■ 马霁雯 王柯懿 夏彦潇 韩逸星 初识:启蒙之光 记得刚踏入中学校门时,英语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遥...
实施“免费”政策后幼儿园质量如... 国新办8月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很多家长都关心实施“免...
黑龙江全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召开全省“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学会以下几点,帮孩子轻松迈出小... 孩子进入小学,是成长中的重要一步。对许多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是个现实问题。其实,只要方法...
通知 | 图书馆关于2025级... 图书馆关于2025级 新生入馆教育的通知 2025年新生入馆教育 2025级新同学: 热烈欢迎大家成...
我省学子观看《开学第一课》反响... 铭记奋斗史 薪火永相传 我省学子观看《开学第一课》反响热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王安琪...
温暖奖学金助力梦想 T3出行关... 正值开学季,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陈师傅您好,您提交的信息已通过审核,恭喜您的孩子...
将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原标题:将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扩展育人路径、增添育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职... 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