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加大拔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创始人
2025-03-02 09:23:14
0

2024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在新的形势下,高考生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各类专业对口哪些职业?又有哪些发展前景?人民网特别推出“2024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为广大考生解读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地处北京,是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学校以“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发展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高精尖学科群建设,推动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协同发展,是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学校建设国家“双一流”学科(数学)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群)5 个。

人民网: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今年,学校将推进和优化“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项目招生。该项目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学校共有历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基地入选,是北京市属高校唯一拥有该基地的高校。同时,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

学校的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是经过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进行招生的项目。该项目通过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破学科和专业边界、院系边界,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学校有世界史+外语、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哲学+教育学的4类11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

今年,学校将优化初等教育学院的招生和培养方式。目前有“敬修书院”“伯良书院”两个本科生书院。“敬修书院”在创办三年的基础上,侧重小学文科类卓越教师培养,将学院的德育、英语方向本科生以及部分中文方向本科生调整到书院内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的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给学生全面发展、自学选择、探索的空间;二年级结束后分流进行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

“伯良书院”在创办两年的基础上,侧重小学理科卓越教师培养,将学院的科学、信息技术方向本科生、部分数学方向本科生调整到书院内招生。学生入学后的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给学生全面发展、自学选择、探索的空间;二年级结束后分流进行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

学校还鼓励和支持师范生考研,师范生毕业当年就可以继续攻读北京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和本校所有类型的全日制研究生。另外,学校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双向选择到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同时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实行免试认定(学校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可以免考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人民网:2024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无增减?

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学校总招生计划为3021人,比去年略有增加,在27个省份进行普通类招生。今年,学校对各专业的招生计划继续进行优化调整,将招生计划向就业好的专业、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倾斜。

人民网: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特色突出,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等5个学科评为A-,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6个学科进入B+;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院;2020年,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学校共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传统师范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有本科招生院系均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在重点建设师范专业的同时,也在加强非师范类专业的建设,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将来的发展,选择学校的师范类专业或者非师范类专业。

人民网:请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实行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入校后为学生提供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入学后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除个别普通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外,学生们遵循“申请无门槛,准入有审核”的转专业政策。

此外,学校实施灵活的辅修双学位政策。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14个辅修专业,实行“一本一辅”的人才培养形式;现有辅修专业涵盖了文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独特的培养特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