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招录期间,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填报云南大学未被录取的截图,系统显示备注为“总分低,录取额满”,引发热议。该网友随后澄清,发布截图是为“玩梗”,并非表达不满,只是觉得校方备注方式直接、不委婉。云南大学招生办回应称,这是今年新增的透明化措施,旨在让考生清楚了解落选原因,录取过程严格遵循分数优先原则,直至录满名额。当记者问及是否有考生反馈表述不妥时,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接到相关反映,但会向上级反馈。(7月22日《红星新闻》)
从网友反馈看,多数人支持校方做法。事实上,“总分低,录取额满”的直白表述,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恰恰体现了高等教育选拔机制应有的制度理性与程序正义。这种看似简单的告知方式,正是对考生知情权的基本尊重,也是对招生工作透明化的直接践行。在公众对教育公平日益关注的当下,高校招生更需要这种不绕弯的表达,让每位考生都清楚未获录取的真实原因。
从制度设计看,这种表述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它避免了模棱两可可能引发的猜测和误解。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含糊其词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反而引发争议。“总分低”三字直指核心,既准确传达原因,又节省沟通成本。其次,它体现了对规则的敬畏。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严肃性正源于对分数标准的严格执行。直白表述杜绝了暗箱操作的空间,清晰告知考生:录取与否,唯分数论。这种“无情”,恰是对规则最大的尊重,也是最根本的公平。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种方式缺乏人文关怀。但必须明确,招生工作首要在于严肃执行制度,其次才需考虑表达的温度。在保障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可以探讨如何优化表述,但不能本末倒置地为追求“温度”而牺牲透明度。事实上,严格执行规则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平,而公平正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认为表述“伤人”的观点,实则将个人感受置于制度理性之上,这种思维本身就不利于建立健康的招生文化。
从操作层面看,这种表述效率显著。高校招生面对海量考生,每个专业、批次都有明确的分数线。若用修饰性语言解释未录取原因,不仅增加负担,还可能造成理解偏差。直截了当的表述节省了行政成本,确保了信息准确,对提升招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下,考生需快速准确了解录取情况以作后续选择,简洁明了更能满足时效要求。
不过,任何制度都有改进空间。如何在坚持透明原则的同时,使表述更易于接受,值得探讨。建议可以在保持核心信息不变的前提下,适度优化形式。例如,采用“考生总分未达到专业录取分数线”这样既准确又相对正式的表达。同时,配套提供详细的分数查询和咨询服务,帮助考生全面理解规则。此外,应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解读,让考生和家长提前了解机制,减少因不了解规则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教育的公平与温度并非不可兼得,但必须明确:公平是基础,温度是补充。追求有温度的教育,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云南大学的做法在表达上或有待完善,但其坚持透明、尊重规则的精神值得肯定。招生制度的改革应沿着这个方向推进,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细节,最终实现程序正义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这需要招生部门、学校、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理性看待与建设性努力。唯有坚持此方向,我们的教育选拔制度才能不断完善,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作者 王志顺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