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创始人
2025-03-02 13:03:54
0

原标题: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大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与实践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着实践。要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大思政课”大有可为。“大思政课”应该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对时代的感性认知,从而拓展更加全面的育人新格局。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当前广大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脱离实际和远离实践。“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校门”的经历使他们往往只能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现实,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准确的。因此,学生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理解背后的本质规律、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导致对于理论的理解难以深入和准确。

   新思想从实践中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理论都是建立在时代发展之上的。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源泉。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这些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对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善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有机结合,在小课堂中对学生传授新思想新理论,在大课堂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理解时代、把握理论。只有对实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本身。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思想指导着新实践。步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让学生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亲眼观察、亲身体会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有利于他们更为准确和深入地理解现实、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思想。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思政小课堂讲好新时代故事。思政小课堂首先要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为他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提供一套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要在思政小课堂中把理论、思想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故事。十四亿多中国人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构成了最为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思政小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鲜活的实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巨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大课堂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社会大课堂要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育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年龄、经历、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等,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新时代伟大实践为社会大课堂提供极其丰富的材料。要围绕新时代伟大实践和突出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构建育人格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构成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通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现实材料,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我们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更好地担起铸魂育人使命,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当前,我们已经构建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国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出台了相关建设意见和工作方案,地方积极提供了各类实践教育资源,学校以党委为统一领导并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初步形成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合力。下一步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完善大师资体系。目前,各学校已经聘请了一批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邀请他们走进思政小课堂,分享自己参与新时代建设的切身经历和实践感悟,打造了更有温度、深度、厚度的思政课堂,初步实现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要继续做好邀请工作,并引导他们更充分地融入思政课建设中来,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各学校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前往科技创新、工业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基地,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会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特点匹配实践基地、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作者:朱安东,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单式”帮扶让就业服务不断线 “清单式”帮扶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最近...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