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 让教师成为大先生
创始人
2025-03-02 21:43:41
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天然结合点,要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倾心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研究,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清华大学紧扣新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加强对学术骨干的政治吸纳。创建和完善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制度,自2018年成立以来,进站教师共有221人,其中海归人才139人;共有140名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发展入党,其中高层次人才58人。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全校师生党员集中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理论学习的覆盖率和有效性,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陶冶道德情操。要鼓励教师把知识学养与道德修养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术功底赢得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风范感染学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清华大学倡导教师做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表率,做严于律己的真君子。推进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等工作,让“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人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教师师德养成。以“破五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在广大教师中树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健全学术诚信和伦理监管制度,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增进育人智慧。要让广大教师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深刻把握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质量。清华大学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主动参与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评价改革,支持教师指导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勇闯“无人区”、做“第一等题目”,积极投入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模式变革,鼓励教师开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让教师适应和掌握智能助教、知识图谱等多元化教学场景模式,努力促进学生成为“AI+”时代的引领者。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引导教师秉持躬耕态度。要让服务国家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支持教师研究真问题、追求真学问,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清华大学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教师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研究工作,推进有组织原创性引领性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机构建设,新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等。全面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建立多元化持续投入机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开展基础研究。近年来,清华大学教师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数量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吴良镛、王大中、薛其坤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涵养仁爱之心。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最重要、最根本的位置,让教师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自觉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清华大学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力量配备,实施思政课“未来教师”计划,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和思政课教师聘任管理,激励教师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弘扬“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教育传统,培育师生并进的导学文化,通过高频度、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激发个人学术志趣、增强学术创新能力、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开放融合格局,引导教师永葆弘道追求。要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教师推动学术交流、思想交汇、文化交融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明、关切人类命运前途,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清华大学牵头推进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组织教师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道理学理哲理阐释,加强文科优秀成果对外推广,扩大清华人文思想国际影响力。制定实施全球战略,促进师生广泛深入联结世界。不断完善全球教育资源布局,鼓励教师用好海外基地平台和高端学术论坛等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