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闻道犹能以身求”
创始人
2025-03-04 12:02:39
0

原标题:陈先达:“闻道犹能以身求”

10月10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先生千古,早上还在看您的书。”“您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心中的标杆与榜样。”……在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官方微信评论区,不少网友写下留言寄托哀思。

站在讲台上,他是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徜徉学海中,他是从未停止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躬耕哲学领域70余载,陈先达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发哲学新声、立时代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是他一生的志业。

“哲学家不是社会的旁观者”

1930年12月,陈先达出生于江西鄱阳。1953年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深造。从此,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下不解之缘。

在人大读书的三年时间里,陈先达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为人大哲学系正式成立后的首批教师。1987年,他又担任人大哲学系系主任。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围绕中国的历史发展、现代化道路和文化等问题,陈先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

2020年6月29日,本报《光明学人》版刊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撰写的文章《陈先达:行走在思想与时代之间》。“闻道犹能以身求”,在郝立新看来,陈先达的诗句正是其在哲学信仰上笃定不移、在哲学事业上辛勤耕耘的人生写照。

陈先达常说:“哲学家不是社会的旁观者。”多年来,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勤奋向学成为学界后进的榜样。

2015年,全十四卷、共496万字的《陈先达文集》出版。2015年7月3日和2016年3月2日,陈先达先后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理论文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引起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陈先达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作哲学随笔上,使哲学走出书斋、走进人们心中。这也被他趣称为“老来得子”。

回归生活是陈先达倡导的哲学方向。他曾言:“如果哲学不关心人民,人民也就不会关心哲学;哲学不关心社会,社会也就不需要哲学。”

“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都是‘时代的产物’‘人民的产物’。先生的学术人生印证了这一点。与时代关系密切、与人民联系紧密,哲学才会获得强大生命力,哲学家才能为时代和人民所接受。”郝立新说。

“‘青出于蓝’的快乐”

自1956年走上讲台,陈先达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他说:“教书育人是最快乐也最适合我的工作。”

陈先达的课堂生动有趣、极富逻辑性,总是挤满了学生,他们沉浸在陈先达对哲学“可爱且可信、具有生活气息”的讲解中。

陈先达被学生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但凡遇到出处不定的引文,向他询问,总能得到精确到章节的回答;遇到意义不解的原典,向他询问,总能得到醍醐灌顶的点拨。

陈先达认为,大学“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的地方”。他要求学生善用知识,绝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对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2015年,陈先达荣获“最美教师”称号。教书育人一辈子,“讲课”对于他来说,不仅是职业,更是志业,是终生的乐事。他说:“我的收获是有一群好学生……这是‘青出于蓝’的快乐。”

“最惬意的人生是专业、职业、信仰的结合”

从教近70载,陈先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最惬意的人生是专业、职业、信仰的结合。”这是陈先达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专业可以变为谋生的手段,而信仰则是高于谋生的精神追求。有信仰,才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才能有从容淡泊的为学信念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感。

陈先达曾作诗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老而弥坚不算老,文求有骨诗求魂。”

在《九十岁的我》一诗中,陈先达写道:“生命是一种奋斗,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九十个春夏秋冬,三万个黑夜黎明……有限的人生,溶入力的洪流会化作永恒!”

人生有限,而光热无穷。他用自己的思想和笔,书写了不平凡的哲学人生!

(记者 张亚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