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福利:
最近后台私聊择校的越来越多了,老师打算从今天开始,每天帮10名同学分析择校,尽我所能帮大家排除一些雷区。
做考研近10年了,什么黑历史都见证过!
(欢迎大家找我唠嗑)
(点击试听)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炉——388万!这一数字较2024年的438万锐减50万,创下近八年来最大降幅。考研热是否正在退潮?本文结合官方数据与权威分析,揭秘人数下降的深层原因,并展望未来趋势。
数据对比:从激增到回落的八年轨迹
年份 | 报名人数(万) | 同比变化(万) | 关键背景 |
---|---|---|---|
2021 | 377 | - | 疫情初期,就业压力初现 |
2022 | 457 | +80 | 就业市场低迷,考研成"避风港" |
2023 | 474 | +17 | 专硕扩招,报名人数达峰值 |
2024 | 438 | -36 | 经济复苏,考公热分流 |
2025 | 388 | -50 | 经济下行,政策结构性调整 |
数据亮点:
2025年降幅达10.5%,系2015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下降。
应届生占比从2021年的56.2%降至2025年的48.18%,往届生比例逆势上升。
人数下降的四大核心原因
1.经济下行压力:稳定职业成"新宠"
考公热升温: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40万,创历史新高,平均竞争比达86:1。公务员的"铁饭碗"属性在经济波动中吸引力激增。
新兴职业崛起:直播带货、自媒体、新能源等领域提供高薪资与灵活性,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
企业裁员潮:2024年互联网、教培等行业裁员加剧,毕业生更倾向"先就业再择业"。
2.教育政策结构性调整
专硕扩招的"双刃剑":
2025年专硕招生占比达68.99%,但学费普遍上涨(部分专业超10万/年),学制延长至3年,经济成本劝退部分考生。
推免保研比例提升(部分高校达50%),统考名额被压缩,实际竞争加剧。
学历价值稀释:研究生扩招导致学历红利边际递减,部分行业(如IT)更看重实践经验而非学历。
3.考生观念的理性回归
"考研-就业"性价比评估:部分专业(如文科)就业前景不佳,读研3年投入与薪资提升不成正比,考生选择直接工作。
国际化路径分流:海外留学回暖,2025年留学申请量同比增长25%,尤其吸引中产家庭。
4.人口结构变化
适龄考生减少:1998-2000年出生人口峰值已过,2025年本科毕业生规模较2023年下降3%。
二孩政策效应消退:2016年后出生的二孩群体尚未进入考研年龄,未来几年考生基数或持续收缩。
未来趋势:考研会"冷"下去吗?
1.短期波动 vs 长期趋势
2026年预测:若经济持续复苏,考研人数可能止跌回升,但增幅将低于往年。
结构性变化:专硕占比或超70%,学硕逐步向学术研究型高校集中,考生需更精准定位。
2.考生应对策略
理性择校:关注推免比例、复试权重(部分高校复试占比超50%),避免盲目冲击名校。
跨专业备考:结合新兴领域(如AI、碳中和),选择复合型专业提升竞争力。
多元化路径:考公、留学、就业同步准备,降低机会成本。
ps: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