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创始人
2025-03-04 17:22:33
0

内容提要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做强高等教育这个龙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育人功能,拓展“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增强实践育人广度深度,在社会生活中讲好“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对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紧扣新质生产力要求优化培养方案,把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加强协同培养,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载体,加快培养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契合。要关注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创新人才等群体,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构筑一流人才荟萃的新高地。

构建高水平数智化教育体系。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学形态等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高校要紧紧抓住科技与教育系统性融合的时代机遇,以数智技术为教育赋能。着力建设数智化教学体系,支撑卓越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资源体系,强化教师运用前沿科技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促进学生利用新技术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在智能时代的胜任力。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庄严神圣的育人使命,高校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促进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师能力发展,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发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大先生楷模作用,引领教师自觉成为“四有”好老师,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育人薪火代代相传。

着力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同时,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当前,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愈发激烈,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大会战”。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主动适应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规律,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推进资源和要素一体化配置,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不断增强“揭榜挂帅”能力。要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密切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的协同联动,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有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统一。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聚焦国家战略,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重大领域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和底层问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走好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要找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场景,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有效打通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联通渠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高校要将学科源流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跳出传统模式,创新研究范式,建设好“数字人文”“数字经济”等新兴学科,加快推动数智化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产生更多引领时代进步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推动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以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高校党委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实施“第一议题”制度,切实做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人才、党管意识形态和领导改革发展。紧紧围绕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有力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党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最可靠的主心骨。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对理想信念的考评,完善学业评价机制,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优化美育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觉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察评估,突出教学质量在教师评聘中的权重,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优化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学术评价生态,把握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扭转“重国际标准、轻中国特色,重显性指标、轻服务贡献”等错误倾向,坚决破除“五唯”,突出中长期导向设置评价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

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学。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高校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多边交流,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3日 13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财政部: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 ... (来源:中国妇女网) 转自:中国妇女网 中新网9月5日电 教育部5日召开“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
教育部:巩固提升教师待遇保障 ...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
克职院1385位学生通过高级工... “以前高级工证得工作10年才能考,现在在校通过考核,一毕业就可以拿到手,这样我找工作会更容易,工资收...
强化党建引领,努力把组织优势转...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沿着“13628”发展...
云南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云南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9月13日举行。请参加考试的各位考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巴西发起“更多教师计划”改革国... 师资短缺长期以来制约巴西公共基础教育发展。今年1月,巴西教育部发起了“更多教师计划”,综合改革国家教...
“警”彩护航开学季!勐海交警上... 新学期开学首日,勐海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抓住开学契机,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多所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
沈阳沈河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 《沈阳沈河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哪些?全方位解析助你备考》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
海南省共有各级各类教师15.4...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月5日,“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二场)...
河北曲周:科技小院忙“三夏” 5月26日,河北省曲周县刘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试验田内工作。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
AI赋能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人才... 运用AI赋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更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必然趋势。 重庆城市管理...
李子坤:用一束微光照亮援疆教坛 2023年2月,河北教师李子坤怀揣着教书育人、奉献边疆的梦想,从古城保定出发,踏上了援疆之路。如今,...
优质灵动的教室空间怎样打造 一间布置科学、充满温度与创意的教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
幼小衔接怎么做?师生家长一起看 新学期的大门已经打开,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一次校园环境的改变,更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与成长的飞跃。幼小...
世纪天鸿新版“小鸿助教”重磅发... 9月5日,世纪天鸿推出教育科技领域重磅产品“小鸿助教”最新版本,凭借AI个性化出题、个人知识库与AI...
“清单式”帮扶让就业服务不断线 “清单式”帮扶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