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这块“试验田”值得深耕细作
创始人
2025-03-05 03:22:41
0

原标题:【光明时评】微专业这块“试验田”值得深耕细作

近年来,微专业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多所大学中悄然兴起,吸引了不少学生乃至校外人士积极报名。所谓微专业,大多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如“AI+X”“计算、数据与管理”“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治理”“新能源电池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小而精且美,虽然不具有学位授予资格,但依然挡不住人们的报名修读热情。

微专业的兴起,不仅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补充和拓展,更是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积极尝试。长久以来,大学教育遵循分学科治学、分专业培养人才的传统,有着严格的规范。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来申请开设专业,再进行招生、培养、考核,最终授予学生学位。专业划分具有较强的“刚性”,学科之间的界限相对清晰。然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严格按学科划分,往往需要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科建设与学生及就业市场的现实需要时有“错位”。在学习期间,学生虽然有转专业、辅修、跨专业选课等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再三权衡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因素。

不同于大学教育传统的主修和辅修专业,微专业不具有学位授予资格,一般只提供学习证明。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权威性,但也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由于开设限制较少,无须过多申报审批,高校可以更自主决定开设哪些微专业。实践中,不少微专业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使得教学组织和方式更加务实多样,有的甚至面向社会开放。

微专业优势何在?笔者认为,不妨从“微”“专”“业”3个维度来理解。

从“微”的维度来看,微专业大多学制短、课程精。它不像传统专业那样结构严谨、体系庞大,更多是聚焦某一具体领域或技能,通过短小精悍的5~8门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核心知识,这也使得微专业能够更适应当前经济业态的快速变化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迭代。对学习者来说,微专业的“微”还意味着更低的学习门槛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单刀直入,更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从“专”的维度来看,微专业虽然学制短,但并不意味着浅尝辄止,相反,在专业方向上具有鲜明特色。从现已开设的微专业目录来看,多围绕“四新”领域,即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这些领域代表了当前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特别是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相关的微专业大受欢迎。就算是一些看上去很接近传统学科的微专业,如“国际中文教育”“环境健康”“刑事法学”等,在专业建设的方案中也引入了大量跨学科元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从“业”的维度来看,微专业的开设方向清晰指向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加码”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鲜明。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而微专业则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一些高校通过与企业联合授课,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微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项目、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行业运作规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快适应职场,更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微专业的发展,无法取代业已规范化的专业教育,更多是作为一种补充。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专业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多作为试验和探索。如何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是眼下不少人关心的,也该是微专业建设最应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授课教师要拥有跨学科的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应对精干课程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也需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核,真正实现交叉融合、融会贯通。

由此说,高校应加强对微专业这块“试验田”的深耕细作,力争将其发展为“高产田”“示范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向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通过更多创新务实举措,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广阔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陈 鑫,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师德违规“零... 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成效。 据介绍,教育部从严从...
当好大先生 做好引路人 □于晴 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
法考培训中心:法律职业梦想的助... 法大法考是典型的法考培训中心,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深厚的法学教育资源,拥有三十余年培训经验。该中心汇聚高...
点亮少年科创梦想 多地举行多场... 原标题:全国科普月 | 点亮少年科创梦想 多地举行多场科普活动让科学触手可及9月6日,南京科技馆内光...
教育部:大力提升育人能力 不断... 原标题:大力提升育人能力 不断改善教师待遇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发布会,介绍...
王鹤源:逐梦蓝天的科技少年 原标题:王鹤源:逐梦蓝天的科技少年 “每一次飞行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阶梯。”这是202...
福建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各位考生: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9月13日举行。为确保广大考生顺利应考,我...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动职... □ 周爱青 “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
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国所有幼儿园学前一年约1200万儿童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学期。根据《关于逐步推行...
永登公安交警开展开学第一课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校道路交通事故,9月5日,永登公安交警...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高三上学...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就整体性质而言,《山海经》是一部山川地理博...
更生动更全面更贴近生活 2025年秋季开学,又一批修订后的新教材走进中小学课堂。教材“焕新”后,教学内容有哪些变化?老师们的...
江西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入学... 一 、阅读(72分) (一)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世界...
让民生温度可感可及——我市推动... 9月1日上午,开学第一天,我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开心心地走进校园,开启新学期。和其他学校相比,金堤路小学...
市教育局精准施策常态化抓好校园... 9月1日,我市80余万名中小学生顺利返校。开学前,全市教育系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