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爱青
“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纵深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教师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必须在政府、企业和院校的协同努力下,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为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着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内部培育力度
政府层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围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广泛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以精准培训赋能教师成长。培训内容既要注重教师在“双师”理论、“双师”素养方面的提升,又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强化,不断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院校层面,一方面,可通过创建“双师型”教师校内培育中心的方式,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持续提升教师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特别是针对缺少“双师”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定期开展校内专项培训,为其提供能力补足和价值提升的个性化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丰富教师实践经历。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以脱产或者半脱产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将其取得的实践成果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主动对接地方企业,选拔优秀教师兼任企业的部门领导、技术负责人、技术顾问、项目负责人等职务,聚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生态,为教师更全面地掌握行业前沿动态、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提供有力支持。实践中,学校还可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等方式,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相应实践活动,带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入企业“备课”“取经”,并将自身的专业研究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技术成果的创新转化和落地应用。
持续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管理
在引才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发布需求公告的方式,从其他高校或企业中柔性引进一批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愿意投身教育工作的教师、技师、大师、名师,并根据其个人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委以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实训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等职务。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的方式,与海外重点院校或知名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联系,根据课程需要,吸纳优秀的海外兼职教师,以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在用才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契约制管理的方式,与柔性引进人才具体约定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引进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紧紧围绕用工企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面向兼职教师开展日常授课指导和教育教学培训,帮助兼职教师快速提升教学技能。同时,可以组织校内教师深入兼职教师课堂,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以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应持续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包括:适度增加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投入,如提供培训经费、租赁实践场地、购买操作设备、发放绩效奖励等;建立更为完善的支持体系,如设立不同类别的专项使用基金、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搭建不同层次的交流平台等,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对接更多有效资源;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组织,搭建工作专班,随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建立更加全面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围绕师德师风、教科研能力、技术技能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企业实践情况等多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考核认定标准。首先,高职院校应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敬业、专注、创新、卓越的匠心精神重塑教师职业道德。切实用好考核的“指挥棒”,明确师德师风责任主体,不断加大师德师风考核监管力度,构建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其次,高职院校可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社会服务贡献度以及企业对就业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作为“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照,以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同步建立配套的激励保障机制,如创新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专门制定“双师型”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对表现优异的“双师型”教师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等。再次,于具体的评价考核中,适时引入全过程评价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考核的机制,以确保评价考核结果科学、公正、全面。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支撑。要全方位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师资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更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合力构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作者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现代产业学院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B/2023/02/77〉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