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就整体性质而言,《山海经》是一部山川地理博物志和四海方国民俗志的合集,其价值首先体现在了解上古历史、地理、文化的史料价值。《山经》详细记录了数百座山、数百条河流以及蕴藏其中的数百种动物、植物、矿物的名字、属性和效用,对于研究上古地理、环境、生态、早期本草医学乃至名物训诂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海经》不仅记录了数十个方国的国名、方位、世系、习俗,还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宗教、神话、博物等内容,全面反映了商周之际先民的世界观,保存了丰富的上古文化记忆,对于重建上古历史、地理更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实际上,由于《山海经》一直被视为志怪之书,所以人们对其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足。
强调《山海经》的史料价值,并不意味着低估该书的文学和民俗学价值。《山海经》的这些价值首先在于它记载了丰富的上古神话故事,是保存中华早期神话最丰富、最系统的传世典籍,足以让我们在数千载之后一窥华夏原始神话的原貌。
《山海经》并非为叙事或抒情而作的文学著作,而是为记载山川、博物、方国地理而作的志书。志书贵在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因此《山海经》记载的神话都极为简单,大都仅具情节梗概,与希腊、印度的神话史诗或后世志怪、神魔小说那种细致的形象刻画、恢宏的场景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铺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这是因为《山海经》的目的本不在表现,而在记事。现代文学史往往将《山海经》视为小说或叙事文学的源头。其实,叙事内容在《山海经》中所占比重甚小,至于《山海经》的主体内容,毋宁说更像一部不厌其烦地罗列事项、数据的“流水账”。但恰恰是这种缺乏文学性的记事文字,真实地保存了神话的原始面目。
(摘编自刘宗迪《〈山海经〉与华夏神话的渊薮》)
材料二:
当《山海经》的神话叙事遇上苏绣的丝光和苗银的锤纹之时,一种全新的美学范式正在生成:它既承袭了神话“观物取象”的诗性思维,又借助工匠之手将虚无缥缈的传说转变为可触摸感受的物质形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张力悄然显现——传统纹样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焕发新颜,古老传说借公共美育渗透当代生活,神话的“神性”不再囿于典籍,而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桥梁。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其叙事内核根植于原始先民的集体创作与原始思维,呈现出对超自然力量的直观想象和敬畏;其神灵形象多呈现出人兽杂糅的“怪诞美”,以人与鸟、蛇、兽等元素的奇妙组合打破现实逻辑的束缚,构建出神秘诡谲的视觉意象,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的弇兹,将人类面容、禽鸟躯体与爬行动物的肢体特征创造性拼贴,融合了自然崇拜与氏族图腾,体现了上古先民对海洋、方位及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山海经》以地理空间为框架,通过山川河岳的方位描述构建神话世界,体现出混沌与秩序的交织。这种“秩序中的混沌”恰是原始思维的诗意表达,呈现出一种粗粝而神秘的审美形态。
《山海经》神话叙事与非遗手工艺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文化符号从抽象到具象、从文本到实体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形式迁移,而是通过工艺语言对神话内涵的重新编码,转化过程遵循“双重编码”原则:一方面保留神话叙事的核心符号,另一方面结合手工艺产品的材质特性进行再创造。
非遗手工艺对《山海经》神话的美育重构,核心在于通过传承与创新的双向互动,将神话叙事的文化基因植入现代生活语境。这一过程既是对传统技艺的活化延续,也是对神话美学的当代诠释。非遗手工艺的传承本质是文化记忆的“活化”。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传统并非僵化的遗产,而是需要通过理解与解释不断更新的对话”。以“精卫填海”为例,山东潍坊风筝艺人将这一神话转化为立体风筝造型,通过竹篾骨架与丝绸蒙面的传统工艺,再现精卫“衔木填海”的坚韧意象。艺人们在风筝两翼绘制精卫鸟首衔树枝的图案,尾部设计成波浪形竹骨,当风筝升空时,尾部绸带随风摆动,仿佛精卫鸟正穿越云海搏击风浪,使静态的神话形象获得“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动态生命力,让“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征通过风筝的飞行姿态得以具象化表达。风筝的飞行特性赋予神话动态叙事,使“填海”从文本隐喻升华为视觉化的精神象征。
非遗手工艺的美育重构,最终指向文化认同的强化与人文精神的复兴。正如费孝通所言,“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这一过程中,神话叙事从历史文本跃升为当代美育的活性资源,非遗技艺则从技术传统转型为文化创新的动力引擎。二者的融合不仅为传统工艺注入叙事灵魂,更为中国文化的价值表达提供了诗意路径。
(摘编自朱志平《〈山海经〉神话叙事的美育重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山海经》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远远不足,书中记录的山川和博物及方国地理等关键史料长期被忽视,导致它一直以来仅被视为志怪之书。
B.与希腊神话史诗相比,《山海经》的神话记载大都仅具情节梗概,缺乏细致刻画,这源于其作为志书“记事而非表现”的本质。
C.非遗手工艺在转化《山海经》神话时,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完全取代传统纹样,使古老传说以现代审美形态渗透当代生活。
D.材料一强调《山海经》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则认为其神话叙事的现代转化比史料价值更重要,二者评价重心存在明显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山海经》语言特色与叙事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以短句白描,仅用“豹尾”“虎齿”等核心特征勾勒形象,体现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B.《山海经》中“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通过具体物象(狐、九尾)的罗列完成场景建构,符合“实录性”叙事手法的特征。
C.《山海经》中“善啸”“其状如牛”等描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华丽,增强了文学感染力。
D.《山海经》“简明扼要”的语言与“流水账”式的叙事特征相呼应,共同体现了其作为志书“记事而非表现”的本质特性。
3.根据材料二对“双重编码”原则的定义,下列现象不符合该原则的一项是( )
A.某漆器工坊用传统螺钿工艺制作《山海经》“西王母”纹案,保留其“戴胜、虎齿、豹尾”的核心特征,同时在螺钿镶嵌中融入渐变色彩工艺。
B.某刺绣团队以《山海经》“毕方鸟”为原型,保留其“单足、赤文”的形象符号,采用现代数码刺绣机实现更精细的羽毛纹理。
C.某陶艺工作室创作《山海经》“烛龙”造型,使用传统拉坯技法成型,但为迎合市场将烛龙的“人面蛇身”改为“人形持烛”。
D.某银饰品牌设计《山海经》“肥遗蛇”主题饰品,保留其“双头、蛇身”的核心符号,结合现代银雕镂空工艺提升立体感。
4.林庚在《说“木叶”》中指出“(诗人)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请结合材料二“精卫填海”风筝案例,分析非遗工艺者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5.某博物馆拟举办“《山海经》神话×非遗工艺”主题展,展示苏绣、苗银、风筝等非遗工艺作品。请结合材料,为该展览拟写一条对仗式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要求突出“神话”与“工艺”的关联,体现“传承与创新”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命运慢跑团
蔡崇达
两年多没回家乡,倒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此前父亲去世了,回到家乡,按照繁文缛节终于把葬礼办完,突然觉得深深的说不出的累和厌倦。
父亲中风多年,如此艰难地熬了这么多时日,他真的尽力了。那个葬礼上,我表现得很成熟,每个流程、每个细节我都控制得很好,好到按照习俗该号哭的时候倒突然哭不出来了。
熬到第三天,吃饭的时候,我和母亲假装随口一说“报社在催我回去了”。
母亲看着我,直直看着我,看了许久。
她似乎想了很多东西,但她只说:“那就回去吧。”
要离开的时候,母亲就坐在门口。那时候正是下午,阳光像雪花一般打在她身上,衬得母亲身后的房子像个黑乎乎的洞。
回到北京后,我主动申请夜班热线由我来(负责),假期乃至春节的热线我都来值班。我利用这些故事,让它们一个个喧闹地占据我的生活,我因此被挤压到完全没有机会去琢磨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已经发生了什么。
到第三年临近春节,母亲判定我是有问题了,她说:“有问题,就回来一趟吧。”
那一天我是在深夜乘飞机到达家乡的。
然而,我果然还是睡不下。
我突然想起,此前好像朋友圈里谁发过的,东石镇那一年新建了条海堤跑道。我想,我得去看看。趁着现在天还没全亮。
海堤跑道就在那儿——我往海的方向走,看到路上陆陆续续有穿着运动服、运动鞋的人,骑着摩托车也往海的方向驶去。他们大都是中年人,大都大腹便便的,明明看上去睡眼惺忪,但莫名精神抖擞。某一刻,我觉得我和他们成了一条河流,我们要一起欢欣雀跃地汇入海洋。太阳正在升起来,往地上这么一照,我才发现许多人头上亮着光,再一细看,跑步的许多人头都秃了。
黑昌看见我激动地说:“对哦,我和你说过吗?你父亲生病前也是我们慢跑团的。”
父亲?我愣了一下。在我对父亲的所有记忆里,完全没有他出来晨跑的信息。
我有些难过,自言自语着:“我竟然不知道。”
“你当然不知道啊。”黑昌听到了,“人少年时候总睡得沉。你父亲生病前,我经常五点到你家楼下,和你父亲会合后,我们再一起边聊天边跑。虽然你和我不熟,但我对你可熟了,对你可亲了。”
黑昌转过头来直直看着我:“你父亲很容易喘,但他还喜欢边跑边说话。他说加油站的生意快养不活家里了,他想偷偷去隔壁村兼职当环卫工人,就是一早一晚两次打扫,他说不能让你知道,你自尊心强。他说儿子以后是拿笔坐办公室的,得保护你心里的傲气。他说他觉得对不起家人,四十岁了才发现自己这么没本事……”
我眼眶红了,不想让黑昌看到,于是说:“要不我们跑起来。”
边跑黑昌边继续回忆:“后来你父亲生病了,我每天早上会绕过去看看他再出发,他每天总要拉着我说他的难受。他说觉得自己要拖累你了,而且越来越拖累;他说,哪有父亲拖累儿子而不是照顾儿子的;他说自己曾想过偷偷死掉,不能拖累你,但又舍不得看不到你。他说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才对你最好……”
我难过到无法控制,停了下来,低着头,不断用手臂擦去涌出来的眼泪。
黑昌这才意识到,他说的这些话让我难过了。他故意把头撇一边去,抬高声调:“哎呀怎么这么年轻跑一点点就喘了?再苦再累都要跑起来。我们的口号是: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
母亲见我从外面进来,有些吃惊。我说:“去跑步了。我看到黑昌了,他真是个……”我想了一会儿,“很有激情的人。”
“黑昌啊。”母亲一提到他就不自觉地笑了。“他父亲人可真好啊,可惜走得早。你父亲偏瘫后不老爱坐在门槛上嘛,老书记有段时间经常来看望你父亲,也陪着坐在门槛上,每次来总会拿点儿他觉得好吃的小东西,什么麦芽糖啊、橘封条啊、风吹饼啊。他们还会一起回忆,回忆小时候一起去偷地瓜、抓螃蟹。我们不是不让你父亲抽烟嘛,老书记总会偷偷打量着我在不在,然后偷偷掏出烟,点燃了,再塞给你父亲。每次我经过,他又赶紧拿过来,放在自己嘴边,假装是他在抽烟。这俩老小孩。”
“老书记去世后,有段时间黑昌来了。他也坐在门槛石上。我每次问他什么事情,他都说没事。我故意逗他,说没事干嘛来我家门口坐着,他眉毛一挑,说:‘你家门口好,正对着石板路,我在这里看路过的美女安全,我老婆问起,我可以说,我在陪你家老蔡。看那婆娘敢说我什么。’他表情和口气很夸张,但眼眶红得很。”
“他想念他父亲了,还不想让人看出来,害羞什么?”
母亲说着说着,自己倒悲伤起来了。
下午,黑昌突然来我家了。
他随手拎着两只花蟹。母亲推辞着不要,他说:“小婶子收下,你儿子不是最喜欢吃这种螃蟹嘛,这不现在又恰好时节。”
我下楼来,恰好听到,有些吃惊:“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你父亲和我说的啊。他以前小气,只买一只,而且还特别小,我老说他:‘是去贴肚脐眼吗?’他当时还没生病,抡起手就要扇我,我可打不过他,边跑边说:‘你手掌都比这所谓的螃蟹大。’气得他脱下拖鞋就朝我扔。”黑昌说得眉飞色舞……
那日晚上,我竟然睡着了。
睡梦中,我梦到和父亲在海堤跑道上跑步。梦里父亲是偏瘫前的模样。
父亲问我:“北京好还是家乡好?”
我梦里竟然说:“都不好。”
“那哪里好?”
我说:“小时候好。”
(节选自《草民》,有删减)
文本二:
谈创作《草民》原因
蔡崇达
“作家到底是干嘛的?”这个写在《台风来了没》里的疑问,便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追问。也是我写作《台风来了没》《转学》,写作《草民》这本新书甚至开启所有写作的原因。……人生难以自我抵达、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部分,便是作家工作的开始。……《草民》书里的这些篇目,便是这些年来我自认为的,我必须抵达的那些部分。幸好,人是时代中的人、社会中的人、文化中的人、人群中的人。身处于共同的时空,借由我们共同参与构成时代、社会、文化、人群。我知道的,这些年来,那么多人的内心发生的建设和摧毁、繁茂与枯萎、喧嚣与死寂,或许并不比一场巨大的海啸,或者一颗星球的崩塌小。我还知道,因为这些部分这么难以讲述和表达,当下许多人就此揣着同样的难受,如此脆弱且无力地孤独着。我曾在类似的时刻,获得文学的支援,我因此笃定,这是文学可以、而且必须起作用的时候了。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父亲葬礼后感到“深深的说不出的累和厌倦”并急于离开家乡,既源于长期照料病人的疲惫,也包含对繁文缛节的逃避。
B.母亲在“我”提出离开时“直直看着我,看了许久”,这长久的凝视里蕴含着意外、不舍和对儿子深深的忧虑等复杂的情绪。
C.“我”回到北京后主动承担夜班热线工作,是想用他人的故事填满自己的生活,刻意地回避因父亲离世带来的影响。
D.父亲曾想兼职当环卫工人却不愿意让“我”知道,主要是出于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骄傲感,担心“我”会觉得丢脸或有心理负担。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将阳光比作“雪花”一般打在母亲身上,这一比喻新颖独特,描绘了午后阳光的质感,同时衬托出母亲内心的落寞与空荡。
B.海堤跑道上大多是“大腹便便”“头都秃了”的中年跑者,展现了慢跑团成员的群像,也为下文引出父亲曾参与其中埋下伏笔。
C.文中黑昌这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主要得益于对他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正面刻画,以及“我”和母亲对他评价的侧面烘托。
D.文章以“跑步”为线索,将“我”当下的跑步经历、父亲的往事、母亲的回忆以及梦中的父子同跑巧妙串联,内容集中,结构严谨。
8.文中多次写到“门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9.文本二提到“人生难以自我抵达、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部分,便是作家工作的开始”“这是文学可以、而且必须起作用的时候”。请从“亲情困惑”或“生存困境”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①犹存。帝常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
皇祐②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统制广南盗贼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
复为枢密副使,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赐第敦教坊,优进诸子官秩。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乃闻青已破贼,顾宰相曰:“速议赏,缓则不足以功矣。”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
[注]①面涅(niè):兵士脸上刺的字迹符号。②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材料二: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潞公之谋也。
(节选自《智囊》)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文潞公当国A建言B以两镇节C使出之D青自陈E无功F而受镇节G无罪H而出外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伍,指军队,与《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中的“行伍”意思相同。
B.所以,表因果,与《谏逐客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中的“所以”用法不同。
C.顾,看、视,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中的“顾”意思相同。
D.却,后退,与《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国王元昊对宋称臣后,狄青的职务不断变化,迁为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多个职位,后又迁为马军副都指挥使。
B.狄青先做了枢密副使,升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城,皇帝称赞狄青的功劳,授任他为枢密使,还赠给他一处住宅,优待他的几个儿子。
C.狄青担任枢密院枢密使的时候,袒护自己的士卒。以致士卒每一次得到了衣物粮食,都认为是狄青赏赐,这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担忧。
D.狄青有了谋反之意后,仁宗就对狄青有所怀疑,每个月都派遣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狄青变得惊吓疑虑,不到半年时间就得病去世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
(2)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
14.材料二中认为狄青“自恃有功,颇骄蹇”,但依然深得仁宗信任,这从材料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题中“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居金陵紫金山“半山园”时的邻人兼友人。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前两句实写友人庭院内茅檐洁净无苔痕、花木成畦,暗赞主人勤勉高洁。
B.第一首诗后两句用“护”“绕”“排”“送”等动词,使静态景物产生动态美感。
C.第二首诗前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描绘了桑枝稀疏、楝花繁盛、风送香飘的田园景象。
D.第二首诗写黄鸟的鸣叫声惊扰了正在睡午觉的友人,可见此处也有嘈杂烦恼之音。
16.第二首诗的结尾句“尚疑身属半山园”寄寓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以“ , ”为例,论证了“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
(2)《说“木叶”》一文讲到自从屈原发现“木叶”的奥妙后,后世诗人纷纷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意象,其中杜甫《登高》与之相关的一联是“ , ”。
(3)“烟”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它可以是混乱惨烈的战争烽烟,如“ ”;也可以是温馨宁静的乡村炊烟,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令时节,太阳的光芒多了些许温柔,几枝鸡爪花缠绕在小院的篱笆上,一缕缕细细碎碎、浅浅淡淡的香气在农家小院里氤氲开来。菜园里的金色菜花开得正好。院子里,人们忙碌着。厨房的炊烟混合着肉的香味,几个孩子追着小狗在厨房间进进出出,老人在院子里眯着眼睛晒太阳。
“开饭咯!”随即,一家人围坐在老式的八仙桌前,品尝着一桌的鲜花菜肴。
这一朵朵花,本该出现在山间,最终零落在尘土里。,然而它此刻却以一种沉睡的姿态躺在餐桌上。
①很难想象,一朵花的生命可以给人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以滋养。②花无语,且留香。
春天的餐桌,当然少不了鲜花菜肴。在人们印象中,鲜花是用来欣赏的,而云南人的鲜花是用来烹饪的,尤其在春天这个百花盛会,餐桌上断然少不了诸如芭蕉花炒肉丝、蜡肉蒸芋头花、马桑花炒火腿、凉伴棕包花、豆米苦刺花汤、油炸瓜花、木棉花炒酱之类的菜品。要是此时再配上一壶鲜花酿,那定是人生怯意时刻。
云南人大概是舍不得春去花落,想要用“( )”来留住花朵的价值,用舌尖来感受春天。
18.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第一段四个句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完整的句意,展现小院丰富的生活气息,请简要分析。
19.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应该在叶脉间静默,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
B.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
C.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接受雨的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
D.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盛放在灿烂中
21.文中倒数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22.填入文中最后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花香四溢 B.花团锦簇 C.美味佳肴 D.秀色可餐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材料二:
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陶行知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 2.C 3.C
4.①在前人创造中学习:风筝艺人保留“精卫衔木填海”的核心意象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采用传统工艺,体现对神话叙事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②在学习中创造:风筝艺人使静态神话形象获得动态生命力,让持之以恒的精神以风筝飞行的姿态得以具象化表达,赋予神话动态叙事,实现技艺与叙事的创新。
5.示例一:神话织进苏绣针,古卷活成非遗韵;
示例二:山海神话触可及,非遗匠心续新章;
示例三:一根丝绣千年梦,半片银刻山海魂。
6.A 7.D
8.①营造生活气息与乡土氛围:门槛是传统民居的典型元素,承载着邻里间的温情与守护。门槛的意象增添了文本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温情;②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发生在门槛边的故事(如老书记偷偷递烟、黑昌假装看美女实则怀念父亲),生动地展现了老书记的细心以及黑昌对亡父深切的思念。
9.示例一:亲情困惑
父亲去世后,我内心的创伤是难以自我抵达、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文章通过父亲隐瞒想要兼职的想法、“我”逃避回到故乡等情节,揭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与隔阂。最终通过黑昌的讲述,“我”弥补了对父亲认知的缺失,缝合了内心的情感裂缝。
示例二:生存困境
海堤上慢跑团的中年人“睡眼惺忪但莫名精神抖擞”,他们和父亲一样在命运的困境中努力挣扎,难以言说。文章借由黑昌喊出的“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的口号,呈现出普通民众的生命韧性,体现了民间草根面对困境时不屈的生命力。
10.ADG 11.C 12.D
13.(1)宋仁宗因为狄青多次获得战功,想召见他询问大政方针,正赶上敌兵入侵渭州。
(2)本朝的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只是因为得到了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陈桥兵变的事情。
14.①狄青不同意皇帝的建议除掉他当士兵期间在脸上刺的字迹、符号。
②狄青希望得到蕃邦部落的骑兵数百名,再加些禁卫军,皇帝很欣赏他的话。
③狄青打败了敌人,皇帝要立即与宰相商议奖赏,不能迟缓。
15.D 16.①“尚疑身属半山园”表面上写怀疑,实际上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环境的赞许和认同。
②杨德逢的庭院具有简朴、清静的特点,这正是诗人晚年所喜欢的居住环境。
③从居住的环境又可见诗人与杨德逢志趣相投,追求高洁的情操。
17.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汉家烟尘在东北(九重城阙烟尘生) 依依墟里烟(墟里上孤烟)
18.①前两个句子是从花的角度来描述,第一个句子描述了鸡爪花细细碎碎、浅浅淡淡的香气,第二个句子写出了金色菜花的状态;②后两个句子从人的角度来描述,第三个句子写出了人的忙碌,第四个句子写出了小孩、老人的玩闹与悠闲。
19.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成“一朵花的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给人的生命以滋养”。第②句关联词不当,应改成“花无语,但留香”。
20.B
21.“蜡肉”应为“腊肉”;“凉伴”应为“凉拌”;“怯意”应为“惬意”。 22.D
23.略
上一篇:更生动更全面更贴近生活
下一篇:永登公安交警开展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