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催化事业的“催化剂”
创始人
2025-03-06 14:43:10
0

原标题:做中国催化事业的“催化剂”

让中国催化在国际领域发出响亮的声音,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郭燮贤。

2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燮贤先生的百年诞辰。郭燮贤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催化科学家,对中国催化研究走向国际学术舞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他一生热爱催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郭先生去世前几个月,呼吸和行动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借助呼吸机精心完成了有关吸附—脱附过程研究的两篇论文,直至病危还在惦记论文。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深深感染和教育了我们,是激励我们投身科学事业的巨大精神动力。”2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回忆了郭燮贤生前的点点滴滴。

郭燮贤走了,他的精神却从未离开。

为催化研究呕心沥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催化研究的基地。青年时代就立下“科学救国”宏愿的郭燮贤,响应国家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于1950年偕夫人来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工作。

抗美援朝期间,前线需要大量炸药。甲苯是TNT炸药的重要原料,而我国甲苯材料十分短缺,国家决定建设甲苯生产工厂。郭燮贤等人便和石油设计局技术人员一起,建成了一套年产甲苯2000吨的生产装置,这是我国炼油工业第一套自主研究、设计、建成的工业生产装置。

1954年,为开发大西北,郭燮贤克服疾病等诸多困难,毅然奔赴兰州,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催化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1961年,郭燮贤回到大连,协助时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的张大煜开展“表面键理论”研究。“表面键理论”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新概念,完善这个理论还需要用大量的相关研究做支撑。郭燮贤在表面键及其催化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参与研制了合成氨新流程三种催化剂,并应用于我国合成氨工业,使当时我国的合成氨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郭燮贤因健康问题接受胃部手术。但他仍带病组织科研、积极参与到多金属重整、氯化清除等科研任务中。在制备多金属重整催化剂时,为解决金属催化剂高分散、均匀分布在担体表面的制备问题,使催化剂的各金属组分能够分布均匀,他提出了使用络合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的新方法。该成果后应用于我国石油化工工业,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郭燮贤主持和领导了我国化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工作。根据催化学科的特点和当时的经济形势,他明确提出这个实验室的工作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学术方向研究目标初步确定为催化新材料、新反应、新表征方法的研究。同时,他对实验室科研课题的设置、仪器设备的购置等都给予重视和指导,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视和支持,尤其鼓励国际学术交流。

1980年,为了解国际催化学术领域的发展形势,向国际催化学术界介绍中国的催化成果,国家派出郭燮贤、林励吾、闵恩泽、蔡启瑞等人首次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催化大会。国际催化大会是催化学术界最高水平的盛会,每4年召开一次,故被称为“国际催化领域的奥运会”。

郭燮贤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催化研究概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催化研究的历史、现状、队伍、研究领域等内容,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我国催化领域科学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以及学术交流的话语权。蔡启瑞、郭燮贤还被推选为国际催化理事会的理事。

1982年,在郭燮贤的领导与努力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起的第一届中国、日本、美国催化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催化界在参与国际催化活动上由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中、日、美三国催化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后,又先后在东京、芝加哥、札幌、厦门、北京等地召开多次,为中国大批中青年学者提供了与发达国家同行学习、切磋的机会。中、日、美三国催化学术会议后来演化成了影响更大的亚太催化学术会议。

郭燮贤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和地位做了大量工作,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尊重。他先后被聘为国际催化委员会中方委员、国际烯烃歧化会议主席团成员,还兼任国际分子筛会议和多相、匀相催化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多个国际刊物的编委。

言传身教培养专业人才

郭燮贤在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成长方面倾注了满腔心血。在他后辈与学生的印象中,郭燮贤既重视具体的业务培养,也重视研究方法和科学道德的熏陶。

在学术方面,郭燮贤一丝不苟。参加国际会议的论文他都要亲自把关,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要求年轻人在国际会议上要勤开口、认真听、仔细想,还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他说:“如果在会上不认真交流,做哑巴甚至心不在焉,那何必要来?”他以身作则,在这种场合往往提问最多。

“郭先生对我们要求严格。当时我们503组发表的论文大多经郭先生修改。每篇论文至少修改3至5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辛勤曾回忆说,“从那些手稿和密密麻麻的花体小字中,我领会到他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这一点,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邓麦村同样深有体会:“1990年,我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随中国科学院相关科学家赴德国参加中德双边催化学术会议,顺道参观访问几所德国大学的催化实验室。在参观时,我总是走在最后,在参观到第二个实验室时,郭先生突然从前面走到我身边,低声但非常严厉地说:‘邓麦村,你为什么总往后站?为什么不向前去?这时候最需要你们年轻人朝前站,听不懂、讲不好都不要紧,可以多问,不主动怎么能提高?’几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于是我赶紧走向前去。”

几十年来,郭燮贤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一大批科研骨干,他们之中许多已成长为企业主管、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等。

郭燮贤生前曾有两个夙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跻身于世界前列、在中国举办国际催化大会。

如今,如先生所愿,实验室已经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实验室(A类),成为国际催化领域位居前列的著名催化研究中心之一;在郭燮贤精神感召下,经过几代催化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在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催化大国行列。

“郭先生留下了许多让我难忘的记忆。若先生尚在世,一定会常常给予我指导,使我能有更大的进步。先哲已去,风范长存。郭先生的精神将影响我、鼓励我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科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采访结束时,李灿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记者 张 蕴)

人物简介

郭燮贤(1925年2月9日—1998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燮贤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在基础研究方面先后提出了烷烃芳烃化半氢化根机理、表面“空位”对吸附和催化反应作用的概念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他负责的“铂重整及多金属重整”项目,获原石油部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担的合成氨原料净化催化剂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主题...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全国中小学...
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近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
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 原标题: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也开始“兴风作浪...
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 原标题: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密码”中子星的直径仅为20多千米,切面相当于北京四环内区域大小...
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 原标题: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记者从清华大学药学院获悉,该院丁胜团队近日首次揭示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
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 原标题: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路军岭教授团队与...
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 原标题: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眼下,即将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正忙于毕业论文修改答辩。近期,北京邮电...
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 原标题: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以前总闷在教室里,现在跟着云地图走,思政课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原标题: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
“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原标题:“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经过连日春雨的滋润,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原标题: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通过将超薄、高反射材料与人工智能(AI)优化的纳米级设计相结合...
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 原标题: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启动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
不让“项目等钱” 确保“学... 浏阳河畔,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东校区项目工地施工正酣。“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一期项目支持5000万元...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谷业凯)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前在北京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科学家研制出毫秒级可集成量子...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
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 原标题: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2024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邓楠(化名)以425分的...
2025年山西科技工作重点开展... 3月28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据介绍,2024年,山西省科技系统全面落实省...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 原标题: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原标题: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
教育部:有序实现2027和20...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