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创始人
2025-04-02 09:02:34
0

原标题:“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经过连日春雨的滋润,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河保护站,云雾缭绕、山林苍翠。

4月1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柏云团队,来到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兰花谷。在幽静的山谷中,隐藏着春兰、寒兰、建兰等不少兰花界的“大咖”。在一个转弯处,一簇金黄色、虾尾般的花跃入眼帘。“这就是200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大黄花虾脊兰。”杨柏云指着这簇花介绍,大黄花虾脊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21年国家林草局统计发现,大黄花虾脊兰野外实际存量不足300株。

2015年,江西境内首次发现了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的踪迹。“它们到底还有多少株?我们不知道。我们既不知道它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随后,杨柏云连忙赶往井冈山将大黄花虾脊兰标本带回实验室,并成立了“知兰而行”科研团队,开始了大黄花虾脊兰的拯救工作。

然而,撒下万粒兰花种,萌芽的仅有两三株。原来,大黄花虾脊兰的种子有胚率极低,再加上自然界为其有效传粉的昆虫缺失,以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过度采挖等因素,导致其处境极危。“如何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繁殖?”杨柏云苦苦思索着。

历时5年,经过上千次重复试验,杨柏云和他的团队终于攻克了大黄花虾脊兰的繁殖难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建立起国内首创的大黄花虾脊兰快速繁殖体系以及共生培养体系。

从大黄花虾脊兰在野外发现,到实验室繁育,再到野外回归,这是一个用科学手段保护濒危植物的过程。在收获的背后,如雨的汗水不可忽略。

“在将大黄花虾脊兰野外回归时,我们被蚂蟥咬、被蚊虫叮、被岩壁划,车陷泥泞、路遇野猪、与毒蛇对视等都司空见惯。”团队科研人员罗火林回忆道,“有一次,井冈山下的回归点突然被野猪冲破护栏,回归自然生境的小苗全部被踩烂。马头山的回归点也曾有草食动物到此饱餐一顿,几年的心血化为泡影。”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如今,大黄花虾脊兰的回归点已达19个,总数2万余株。回归植株连续3年在野外开花,完成了其在自然界的自我更新,标志着这一物种的保育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傍晚,记者随杨柏云下山。在半山腰歇息时,杨柏云驻足回望山上那一片片金黄的色彩,入了神。他说:“花开有时,错过就是一年。所以,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除了植物保育,杨柏云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或带学生,就是奔波在乡村的田头地角为农民传授技术。他经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次回来脚上都沾满泥巴”。

“我们计划逐步扩大保育规模,力争将大黄花虾脊兰成功引入长江流域各省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期待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实现10万株大黄花虾脊兰回归目标。”杨柏云说,希望将这一保育项目打造成为中国植物保育的典范,让大家更深入了解“生物多样”之美。

多年来,他先后在南昌市、进贤县、宜丰县和井冈山市等市、县建立了铁皮石斛、金线莲、龙牙百合、红豆杉和山药实验种植基地,用高新技术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不认识他的人说他就是农民,而认识他的总爱打趣地说:“他一半是科学家,一半是农民。”

“1986年7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如今已有近40年的党龄。”杨柏云说,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把服务农村、农业、农民融入日常生活。(记者 魏依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工业大学签署...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李昉)为进一步探索“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省属高校对口帮扶机制,近日,西北...
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 原标题:【光明论坛】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
武汉大学举办於可训小说创作研...   本报电(记者张鹏禹)近日,“於可训小说创作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办。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武汉...
氯硅烷精馏提纯工艺点“石”成“... 原标题:氯硅烷精馏提纯工艺点“石”成“金”记者日前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科研团队将矿石中的硅元...
新职业涌现 新赛道开辟(四...   搭配服装、布置场景,旅游的乐趣和明媚的心情,在清脆的快门声中被相机记录下来,化作朋友圈的九宫格…...
林业院校校长齐聚北林大 共话林...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日前,以“践行教育强国战略 林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林业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日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来自北...
最新观测数据揭示银河系古老天体... 原标题:最新观测数据揭示银河系古老天体“秘密”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嵌入完整基... 原标题: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嵌入完整基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联合哥伦比...
全球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成功 原标题:全球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成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外科医...
人形机器人能否走进千家万户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能否走进千家万户 从泰山上执行垃圾清运任务的“机器狗”,到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人形机...
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原标题: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记者5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胡义波...
大连理工大学:年轻双手传承古老...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年轻双手传承古老技艺“满族刺绣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其中...
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 原标题: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飞入太空前段时间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有一些“神秘乘客”...
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李依环)16日-18日,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孙竞)近日,教育部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
第二届首都高质量健康老龄化国际...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郝孟佳)18日,第二届首都高质量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本届会议以...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高素质纪检监察...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孙竞)18日,高素质纪检监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
我学者提出全新DNA存储系统 原标题:我学者提出全新DNA存储系统记者19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应用数学中心的吴华明教授团队在DN...
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原标题: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