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创始人
2025-04-01 09:01:36
0

原标题: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少年中,许多人却需要透过近视镜片观察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2018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率依然偏高,徘徊在5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近视低龄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高度近视比例未见显著降低,而农村地区近视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城市地区,我国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和行为因素是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近年来近视发生率攀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环境和行为方面。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学习空间中照明不达标、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外在因素尚未完全得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社会环境与行为模式也引发了新的健康问题,近视和肥胖即为典型表现。从后天环境和行为因素来看,引起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繁重的课业压力和过度近距离用眼是首要诱因。在升学和分数压力下,长时间、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极易导致眼轴异常增长,从而加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即使在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作业时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作业时长仍达1.1小时,七年级达1.7小时,九年级则达到2小时。在其他影响因素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学生做作业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风险就会增加8%。此外,课业压力所导致的睡眠不足,也会降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进一步促使近视发生。

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是主要原因。当前儿童青少年因学习和室内娱乐占用大量时间,很少有机会进行充足的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照射。研究发现,户外日照时长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户外环境中明亮的自然光可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等物质,有效抑制眼轴过度增长,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可显著降低近视风险并减缓近视程度加深。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初中阶段学生中有42.6%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而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率可降低13%。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是重要推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青少年中日益普及,导致他们在课余休闲时间、课堂和课后学习中都会有大量时间面对电子屏幕。近距离注视屏幕使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屏幕的亮光对比和闪烁也会造成视觉疲劳。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长远超健康用眼所建议的时长,再加上过近的观看距离和长时间的持续注视,近视风险将极大增加。而且,手机短视频等屏幕娱乐方式极易导致依赖性使用,大量侵占了户外活动时间,直接和间接推高了近视发生率。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多方协作

儿童青少年近视不仅直接损害眼健康,还会对其学习、工作与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多重的不良影响,比如佩戴眼镜可能给青少年的心理和自信心带来负面影响,视力下降会妨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等。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视与青少年肥胖和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近视会导致肥胖率增加7.3%,抑郁风险率增加5.8%。此外,近视还可能会限制学生成年后就业时对某些职业和岗位的选择。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已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关乎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

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就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下一代拥有一个光明清朗的未来,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助力和学生参与的完整体系,真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网。

第一,政府应进一步细化近视防控的具体政策和干预措施,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强化健康教育等内容,并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以确保政策和措施切实落实。

第二,学校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健康用眼环境,包括改善教室照明条件,确保课桌椅高度合理,调整电子屏幕的亮度和使用频率等。同时,学校应注意提醒学生保持良好坐姿,控制连续用眼时长,确保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长,并在课间组织眼保健操活动。学校还应为每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视力监测,并加强家校联动,共同守护视力健康。

第三,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庭对近视预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和家长观念对孩子在校外的大部分用眼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用眼环境,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避免课外时间被近距离用眼活动占据,尤其要避免“电子保姆”现象的出现。家庭应配合学校,保持家校一致的护眼要求。

第四,保护下一代人的视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除加强医疗和技术层面干预手段的研发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和科普活动,加深公众对近视的正确认知,让科学护眼知识深入人心。

第五,儿童青少年自身要积极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培养自主护眼习惯,自觉遵守用眼卫生,不沉迷电子屏幕,主动增加户外活动,通过积极行为预防近视发生。

(作者:王卫东,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负责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 原标题: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以前总闷在教室里,现在跟着云地图走,思政课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原标题: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
“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原标题:“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经过连日春雨的滋润,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原标题: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通过将超薄、高反射材料与人工智能(AI)优化的纳米级设计相结合...
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 原标题: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启动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
不让“项目等钱” 确保“学... 浏阳河畔,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东校区项目工地施工正酣。“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一期项目支持5000万元...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谷业凯)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前在北京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科学家研制出毫秒级可集成量子...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
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 原标题: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2024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邓楠(化名)以425分的...
2025年山西科技工作重点开展... 3月28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据介绍,2024年,山西省科技系统全面落实省...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 原标题: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原标题: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
教育部:有序实现2027和20...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
共筑安全防线 护航青春成长   校园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助力他...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两项重要指数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28日,“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举行,会上先后发布了“...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迭代... 原标题: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迭代升级  “大家好,我叫‘通通’,今年我已经成长到5岁啦!”在3...
甘肃启动2025年思政教育主题... 原标题:甘肃启动2025年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30日,甘肃省启动以“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
太赫兹成像“透视”小鼠耳蜗 原标题:太赫兹成像“透视”小鼠耳蜗近日发表在《光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日本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和大...
北交大举办“美创未来”培知美育...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孙竞)28日,“美创未来”培知美育教学成果双年展暨首都高校美育学术论坛...
微型磁性机器人可在人体内“虚拟... 原标题:微型磁性机器人可在人体内“虚拟活检”英国利兹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一款创新性的微型磁性机器人。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