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规范提升中推动人才培养
创始人
2025-03-06 15:43:25
0

原标题: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规范提升中推动人才培养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文件,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校将为本科生提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该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区域内高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并非新鲜事,近10多年来各地高校不断探索,促进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北京为例,近年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组成的沙河高校园区高校联盟,也开放了资源共享课程,供本科生互相选择。

高校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高校进一步打开围墙,提供更开放、多样化的学术视野,为本科生提供更多选择,也让学术在交流互鉴和碰撞中更加丰富深化。对于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不同特色院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有利于实现学龄人口波动的平稳过渡。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32年之前还将持续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等教育的学位供给面临短期相对不足和长期可能过剩的共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简单依靠学校增加教育教学资源的单一方式应对这一挑战,而是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从中期看,高校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分类发展,并且各个高校有着自己的优势学科专业与相关课程,如何既促进高校分类发展,避免走“千校一面”的同质化道路,又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才培养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就需要探索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从长期看,建立区域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有效制度安排,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有益尝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客观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区域内高校开设互选学分互认的课程以选修课和通识课程为主,可以互选的课程缺乏系统性。2021年北大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2022年秋季学期,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大、清华达成共识,互相限额开放部分本科通识选修课程。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放部分优质通识课程互选。湖南三所高校的互选课程也是12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24门线下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以及4个互选微专业。对学校而言,是否有意愿开放优势学科专业的优质课程?在学生普遍期待选到“好学校”“A类学科”“热门专业”课程的态势下,现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否满足现实需求,如何在保障现有教学秩序前提下有序开放优质课程,是学校、学院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学生角度看,跨校选课的初衷是为了享有更为优质的课程和教师,接触到不同学校的同学,开阔视野,促进交流,但同时也须考虑到,如何避免学生利用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机制逃避本校课程的严格要求?从课程本身看,不同高校之间的课程质量及要求存在差异,评价与评分标准不同,有可能导致学分互认不公平。从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看,尚未形成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学分互认的范围有限、学分类型单调、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分互认制度存在冲突。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分互认配套制度,推进课程互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建立学分认证制度,确保高校课程质量对等,为学分互认提供信任基础。区域内高校类型多样,特色不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并不是鼓励所有高校之间都要实行互通互选互认,而主要是同一类型层次的高校之间签署协议,建立学分互认制度,推进跨校选课。

第二,课程评估与认定。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应课程设置有不同的要求与标准,允许跨校选学的课程应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学时要求等方面与本校课程等效,与学位级别相匹配。需由院系教授或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定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使用教材和考核方式等。

第三,设置学分互认的额度限制。跨校选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到对方学校和学科优势,有的课程本校本院暂时开设不足,可鼓励跨校选课,如果本院本校课程资源充足,教学质量较高,就没必要非要跨校选学。如美国高校就设置了学分转换的上限规则。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交叉选课为例,最多可以选择8个学分课程。哈佛大学政策是,所选学分会计入总体学分要求,但是不计入GPA的计算,麻省理工学院会按比例转换。

第四,开展优质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共享改革,为跨校选课提供新路径。课程学习与学分不仅包括课堂学习,还有讲座、讨论、项目、实践工作、自学和考试等系列环节。学分获得和成绩认定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考试成绩为基础。在不同的校园和物理空间,需要做好高校教学数据的融合与共享,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提升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服务应用和融合应用,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和便捷性,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校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新模式。

第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提供指导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需运用相关政策、经费投入、奖励机制等促进该项改革。对于跨校开设的优质课程,在教材建设、评优评价、物质保障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加大经费投入,可以考虑建立专项经费,对于这些优质课程和教师进行支持,调动学校、学院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落在实处。

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要站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高度,加强制度设计,做好相关规划,制定具体举措。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积极有序推动跨校选课的范围逐步扩大;充分发挥学术机制,完善学分互认的办法与规则;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职能,加大经费保障和政策倾斜;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完善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调动学校跨校选学的主体追求。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国高等学校的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还处于探索阶段,更需发挥各主体积极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跨校互选学分互认道路。

(作者:胡娟、孙秋词,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语文阅读题难倒作者?詹丹:别以... 语文考试中阅读题选用的文章,连文章作者都无法正确“解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而且不出...
全面实施中职兜底招生 近年来,云南省把实施中职兜底招生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补短板”的关键举措,坚持省、州(市)、县(市...
这个暑假,与孩子一起把海量的书... 特邀嘉宾 漆永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
荆楚优师计划800名定向培养师... 荆楚优师计划800名定向培养师范生签约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熹、通讯员梁炜)7月15日从省教育厅获...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供需桥”...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关键时期,吕梁职业技...
三年内,北京将新建约2所职业本... “到2027年,职业教育学校体系结构更加协调,新建2所左右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左右新型高职,建设新一批...
不到一分钟的作文阅卷时间,阅卷... 在高考的作文阅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一般都不到1分钟。有些省份为了防止阅卷过快,设置了每篇作文...
录取期间高校联系考生?这些情况...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季,是诈骗分子伺机作案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对录取结果的急切...
华东理工大学:践行智慧工程教育...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魏昭宇)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以“交叉创新 共铸卓越 智启未来”为主题,召开人才培...
实习感悟 |从懵懂到坚定:一名... 实习时光落下帷幕,回首过往,昔日茫然与无知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载而归的收获。值此,谨向沈医附属...
推动思政教育与服务国家战略同频... □ 张 晓 思政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其鲜明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及强大的引领力能够确保教育...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古...
川北医学院本科生“逆天学术履历... 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7月17日通报,近日,学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立...
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改革探... □ 张 楠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兴起,针对性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强调通过加强高职院校...
川北医学院通报“逆天学术履历”... 7月17日下午,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我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
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 本报讯(记者 陈明)近日,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暨海淀区推进“教联体”育人新模式研讨会在中关...
浙江新增2所新大学!和普通大学...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通知,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
“重学”是旨向 “育能”是目的 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正围绕“半”字组词。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表示时间...
“公参民”学校转公记 一个月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发布的《罗湖区2025年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指南》引发全城热议:百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毕业生有...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周昕)记者15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