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来造“芯片”,为何还要背诵古诗文?
创始人
2025-03-25 09:03:35
0

原标题:不能用来造“芯片”,为何还要背诵古诗文?

教育问题,如此深刻而复杂:涉及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延续;教育话题,又是这样亲切而贴近: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幸福。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培养能够应对未知挑战的人才?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滋养下实现生命价值,并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对教育问题的考量,需要置于更大的背景,跳出教育看教育,使我们的思考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亦需要聚焦更小的角度,让视线探入教育的微观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真实面貌。

为此,本版自即日起开设“杏坛覃思”栏目,用充满思想和温度的文字来解读教育、思考教育、推进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留下“思想的足迹”。

为何语文课,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要安排那么多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何中小学生要多背诵古诗文?……网上常见(生活中也常见)有人对此疑惑不解,他们觉得学语文无非是提高一下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读那么多散文、诗歌、小说什么的,特别是背诵古诗文,既为难孩子,又浪费时间。甚至还有人提出有点“无厘头”的质问:背诵古诗文能制造“芯片”“导弹”吗?为何不把学语文和读古诗文的时间更多地“匀给”数理化?

不能一味责怪这些议论所表现出来的肤浅,我们语文教学本身可能也没有把这些问题真正搞清楚。

为什么练习写一棵树,写一个人

语文很重要,这个道理大家好像都明白,但落实到教学中,就可能有些困扰。实际上,虽然语文是主科,但在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那里并不受重视,他们觉得,语文需要熏陶和习得,靠的是大量阅读积累,考试前很难靠“突击”拿到高分,相反,不去下功夫,也不会考得太差。因此,轻视语文和不愿意在读书方面多下功夫的现象比较普遍。

我曾经到一所中学听课,课后和老师座谈。我问:你们的学生日后成人、进入社会了,绝大多数岗位都不会要求他多读书、擅长写作,比如写一棵树,写一个人什么的。可是如今却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练习写一棵树,写一个人。这是为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嘛!有的老师说,语文课安排这一类文学性的阅读写作,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的载体——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语言表达,有必要知道一点“源流”。也有的说,多一些文学修养,文笔好,高考作文能得高分。还有的说,毕业以后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文学生活,比如看电影、电视,读文学作品,语文课需要培养他们拥有审美和鉴赏的能力。当然,提到古诗文,大家也都会想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已经是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如果连最基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没有接触过,缺乏情感与审美的民族基因,又怎能称得上“中华儿女”和“龙的传人”?

老师们说的这几方面理由都是成立的,但有遗漏,忘记了另外两个也很重要的理由。

一个理由是,语文课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可以满足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精神需求。人总需要做点“白日梦”,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文学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做梦”的功能,可以调节生活,宣泄、寄托或者转移情绪,满足孩子们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天马行空、尽情想象”的需求,而这个功能,是我们语文课考虑得不多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常被忽视的理由就是,语文课的文学教育,包括古诗文阅读,担负着“思维训练”的重任。

我重点讨论一下这个理由。

文学教育担负着“思维训练”的重任

语文课文学教育的目标是“审美与鉴赏”,而从广义理解,“审美与鉴赏”的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建议大家看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为何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担负着“思维训练”的任务,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认为,要充分肯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位。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有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这正是和文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这个提法,因为过去我们语文课很少会照顾到学生个体审美的“情趣”与“品位”。

新课标在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另一维度“思维发展与提升”时说到,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其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是新提法,也是以前语文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我这里特地引用高中及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想提醒大家,这不只是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小学和初中语文中文学类阅读写作的教学,也应当重视全面的思维训练,尤其是想象力及其所依存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

所谓“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首先就是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课标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放到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并列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是对前两种思维的格外重视。这也有现实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提到思维能力,马上会想到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而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甚至有些老师和家长认为,“想象”是孩子比较幼稚的思维活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新课标的“提醒”,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类课文包括诗歌的教学,有纠偏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文学教育关涉想象力的培养

据有关研究,想象是一种心象思维,是指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智力中重要的高级的部分。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想象力活动主要靠右脑,属于大脑最外层的高级思维,但正常人的想象活动要靠大脑多部位协同完成。想象力有先天的因素,也可以靠后天激发培养,童年时期,就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黄金时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偏离任何一方都会制约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和中学的文学教育,特别是古诗文教学,在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课学习文学类课文,包括诵读古诗文,就要把“审美与鉴赏”作为教学的指向,应当扣住多方面的思维发展,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不要忌讳“训练”这个词,想象力,以及其所依存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可以训练的。这一类“思维训练”对于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修功课。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科技类的工作,也必须具有这一类“思维训练”。总之,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思维训练,是通过文学教育,获得“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回到开头所提的问题:古诗文的学习与教学和“芯片”“导弹”有何关系?答曰: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古诗文不能当饭吃,也不能造“芯片”“导弹”。从功利的角度看,文学教育是“没用”的。但从人的精神成长和民族文化认同来看,又是“打底子”的,有“无用之大用”。文学教育包括古诗文的学习有利于思维训练,让人的整体素质高一些,情商与智商更加协调发展,脑子“活”一些。这样看,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与“芯片”“导弹”又有微妙的关系。

(作者:温儒敏,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工业大学签署...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李昉)为进一步探索“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省属高校对口帮扶机制,近日,西北...
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 原标题:【光明论坛】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
武汉大学举办於可训小说创作研...   本报电(记者张鹏禹)近日,“於可训小说创作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办。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武汉...
氯硅烷精馏提纯工艺点“石”成“... 原标题:氯硅烷精馏提纯工艺点“石”成“金”记者日前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科研团队将矿石中的硅元...
新职业涌现 新赛道开辟(四...   搭配服装、布置场景,旅游的乐趣和明媚的心情,在清脆的快门声中被相机记录下来,化作朋友圈的九宫格…...
林业院校校长齐聚北林大 共话林...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日前,以“践行教育强国战略 林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林业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日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来自北...
最新观测数据揭示银河系古老天体... 原标题:最新观测数据揭示银河系古老天体“秘密”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嵌入完整基... 原标题: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嵌入完整基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联合哥伦比...
全球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成功 原标题:全球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成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外科医...
人形机器人能否走进千家万户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能否走进千家万户 从泰山上执行垃圾清运任务的“机器狗”,到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人形机...
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原标题: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记者5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胡义波...
大连理工大学:年轻双手传承古老...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年轻双手传承古老技艺“满族刺绣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其中...
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 原标题: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飞入太空前段时间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有一些“神秘乘客”...
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李依环)16日-18日,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孙竞)近日,教育部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
第二届首都高质量健康老龄化国际...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郝孟佳)18日,第二届首都高质量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本届会议以...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高素质纪检监察...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孙竞)18日,高素质纪检监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
我学者提出全新DNA存储系统 原标题:我学者提出全新DNA存储系统记者19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应用数学中心的吴华明教授团队在DN...
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原标题: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