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15日文章,原题:美国的人才流失如何变成中国的人才收获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国际排名稳步上升,这一成就得益于对教育、学生以及吸纳海外人才的持续投入。这种人才回流的势头正在增强,因为美国政府在国际学生签证问题上反复无常,并削减研究经费,这使得更多中国优秀人才放弃在美国的学习和研究计划。
在过去5年中,前往美国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尤为明显。同时,根据普林斯顿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2010年至2021年期间,有近2万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前往其他国家。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加贝利商学院兼职教授卡鲁表示:“美国的签证问题和政府审查,可能使有才华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前往美国的意愿降低。华裔学者曾为美国学术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美中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使他们成为审查对象。”卡鲁还说:“丰厚的科研经费与母语教学机会,让归国任教对顶尖学者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更专注学术研究而非地缘政治的人才而言。”
科研经费的提升是吸引人才归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源于中国推动本土创新发展的努力。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2023年中国研发支出总额突破7800亿美元,已达美国研发投入的96%,而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卡鲁说,“中国每年培养约140万工科毕业生,为华为和比亚迪等可与硅谷竞争的科技公司提供新鲜人才。中国技术创新得益于工程专业人才、在浙江和深圳等地的先进制造生态系统,以及支持‘硬科技’行业投资的政策”。
中美之间拥有数十年的战略学术合作与竞争历史。1979年两国签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去年续签,这表明双方仍愿意继续合作。有专家说,“推动国际化是中国大学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美国学生来华是中国的目标之一。2023年底,中国领导人表示,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作者诺拉·曼克尔,白晓译)
上一篇:人民来论:快乐暑假 安全为先
下一篇: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