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能时代注入人文关怀与价值理性
创始人
2025-06-10 09:02:34
0

原标题:为智能时代注入人文关怀与价值理性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与文明形态。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人文精神的生长力、为技术注入价值指引,成为文科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

新文科建设作为主动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正在推动人文学科实现知识体系的重组、能力结构的重塑与价值逻辑的再定义。全球知名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纷纷推出“人文学科+AI”项目,我国多所高校积极布局人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通过设置人文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专业、项目和双学位等方式,衍生出“人文社科+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新学科范式。可见,人文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已成为时代趋势,人文学科只有主动融入技术进程,以跨界融合赋能自身发展,才能在新的知识体系与社会结构中彰显价值内涵,延续人文精神的生命力。

为塑造有益安全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人文根基

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中,人文学科并未成为失去学科独立性的技术附庸。相反,在技术变革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人文学科更应承担起大模型价值观塑造的主体责任,成为人文精神与社会意义构建的主导力量。

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人文学科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纷纷设立相关项目和平台。香港大学2024年设置AI伦理与社会硕士项目;广州大学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基地,探索生成式AI的文化适配性;剑桥大学开设了“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硕士课程……同时,人文学科的主体性还体现为其独有的价值建构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精神文明的意义感有弱化之趋势,而人文学科正能在这种结构性缺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大模型潜在的去历史化、中性话语生成与价值模糊化倾向,人文学科应积极以伦理文本、文化叙事和批判话语介入AI训练语料和输出结果的调适,从源头上重塑AI的意义生成路径。这不仅是人文学科使命的体现,也为塑造有益安全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人文根基。

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将迎来系统性重塑

人文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趋势,将对人文学科体系进行全方位重塑,体现了人文学科从内部学科逻辑、育人模式到外部知识生产机制的深度转型。

在学科体系层面,以数据智能方法支持人文研究创新,重构人文社科的知识生产模式,这一趋势促使高校学科布局由传统的学科归类型向问题导向型、应用引领型转变,显著提升了人文学科体系的开放性与社会适应性。新文科建设加速打破传统文理分割格局,催生出一批以社会智能、数字人文、算法伦理、文化计算等为代表的交叉学科,推动人文学科在智能时代拓展学科边界,以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刻的价值洞察和强有力的话语能力,参与塑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文明秩序,真正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协同与共生。

在人才培养层面,文科教育正在从以传统知识继承为核心,转向数据素养、技术理解、伦理反思与跨文化沟通等多维能力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型思维与创新应用能力,主动回应智能社会对高层次跨界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将有利于构建以跨学科能力和应用型素养为核心导向的文科人才培养新生态。例如,复旦大学围绕科学智能,全面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形成跨学科学程(微专业)体系,构筑AI+人才培养基座;北京师范大学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人文学科的改革,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古籍文献,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语言教学模型。

在科研范式层面,人工智能正在促使知识生产从单向线性走向螺旋式、多维交互的复杂网络,推动人文社科在研究范式与创新机制上实现质的跃迁。由传统以文本分析和理论推演为主,向数据驱动、模型辅助、跨学科协同的研究范式演进。此外,在面对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决策问题时,AI通过多智能系统模拟现实社会,并以实验方式模拟政策结果,可为人文学科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范式。人工智能的融入显著推动了人文学科在解释复杂社会现象、干预智能社会结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人文学科转型不能停留于浅层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对技术冲击的过程中,人文学科的转型不能停留于浅层融合,而应通过自我革命实现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与育人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当前,部分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存在“文科加技术知识”的简单叠加现象及项目化、个别化的融合尝试,系统化、生态化的跨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未来,高校应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联合导师制等方面系统布局,形成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复合能力为核心的人文科技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在此模式引领下,人文教育应主动回应智能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围绕数据素养、跨文化理解、技术伦理与批判性思维等维度重塑能力结构,强调问题导向、综合应用与创造性转化能力的培养。同时,育人理念也需从传统的“知识继承”转向“价值引领与社会创新”,突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担当公共伦理塑造者、智能社会治理参与者的能力。

面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嵌入社会运行体系,人文学科不再是技术发展的旁观者,而将成为智能文明形态构建的重要塑造力量。新文科建设既是顺应科技革命潮流的主动革新,也是坚守人文精神底色的战略抉择。在科技不断拓展边界的时代洪流中,人文学科唯有深度融入、系统重塑、开放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技术驱动的社会结构注入人文关怀与价值理性。

(作者:齐书宇系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彦彬系北京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届“优师计划”毕业生即将奔赴...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存高远,师范报国……”6月底,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首届“优师计...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加强课程建设 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2023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共有1.8...
颜料作食,良知何在? 甘肃天水培心幼儿园“血铅事件”调查结果揭晓,真相令人窒息:园长与投资人竟同意后厨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
南开大学与多所上合成员国高校签... 7月10日,来华参加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活动的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哈萨克斯坦古...
以创造性思维构建美术教育新范式 □ 袁 媛 在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创造力已成为人类应对挑战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美术...
教师管理素养提升的阅读策略 说起管理,一些教师可能会觉得这只是管理者的事情。其实不然,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科教学任务和各式各样的教...
完善留学培训服务 为留学报国保... 2020年,世界经历了新冠疫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出国留学作为教育国际...
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明日填报,四... 征集志愿是什么?该如何把握机会?日前,高招已进入录取阶段。在录取过程中,根据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省级...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面对“文理抉...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面对“文理抉择” 正值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期,有关专业选择的讨论再度升温。在人...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亮点... 主持人:翁绮睿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编辑部主任 嘉宾:田慧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徐州...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徐州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40分) 一、积累与运用(...
近90年历史!碧江小学易地重建... 恭喜北滘居民,这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即将焕新! 7月9日,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公布, 北...
正观漫读|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深爱?这4句话记得要常说。 01 “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生活中,有些父母尽管很...
全面启动!浙江高考普通类提前录... 今天上午8:30,普通类提前录取第一段开始投档,我省2025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全面展开。预计考生可于...
情况通报:班主任赵某某,解聘 7月11日,聚龙外国语学校发布情况通报,内容如下: 近日,网传关于我校学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师不当教育...
秒了!考研专业课真题这么找 考研备战路上,专业课真题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通往理想院校的大门。回想起我的备考经历,寻找真题的过程...
教育部:将数字素养纳入中小学教...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7月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通知提出六项重点任务,...
教育部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
@吉林市高考考生和家长,这是典... 高考志愿填报后,就是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了。然而,骗子们却趁机伸出黑手,精心编织陷阱。暑假期间,小梁满...
暑期防溺不缺位,安全守护“不掉...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防范溺水事件发生,家长、学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