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命维度
创始人
2025-07-29 09:22:12
0

原标题: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命维度

   又是一年暑期到,研学旅行的热潮再度涌动。作为连接校内外、融通知与行的“行走课堂”,研学旅行不仅是带孩子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学习,更是孩子认识世界、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经历。在做项目选择时,家长及学生需要回归研学旅行的初心——它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普通旅游,而是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的校外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化育;其核心,是让孩子在广阔天地间,经历一场向真向善向美的生命体验,以“行”实现生命广度与深度的拓展。

  研学是为了孩子的天性舒展

   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走进真实世界这部“大书”,自然地去读、去做、去悟。在专业导师带领下,孩子们不是简单地“看风景”,而是全身心投入地充分“体验”。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究欲,亲手触摸不同海拔地区的树皮,观察昆虫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记录溪流水质的变化;用尺子丈量古老村落里老宅天井的尺寸,体验非遗传承人的竹编技艺,尝试采用传统方法拓印一块砖雕……在研学活动所创设的连续式、沉浸式时空场域中,孩子们通过身体感知空间,通过身体节奏体验时间,具身建构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孩子将会重新“发现”:课本里的知识,原来如此生动、如此实用。

   每一个人都是鲜活、整全的生命体。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思维,总是与身体体验共生共长。他们对世界的把握,源于身体与环境的直接互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研学旅行,正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生活”场域——或是在科技前沿探究创新,或是走进乡村田野体察民生,或是置身文化圣地对话历史。

   这样的行程不能是“坐车—听讲—拍照”的循环,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孩子的身体被禁锢,感官被闲置,沦为被动接收信息的“观光客”。家长要避免“一日游”的浅尝辄止,优先选择能够提供连续数日、深度体验的场所,为孩子提供完整的深度体验情境。相应地,研学活动须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坚持以身体活动为中心,强调身体先行,以更多的动态探索代替静坐听讲。这样的活动贴近孩子生活、具备探究空间,将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让孩子拥抱自然,扎根生活,调动多个感官直观获得对世界的整全认知,这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感官的苏醒和天性的舒展。

  研学是孩子整体认识世界的感性方式

   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在于为孩子系统性、整体性地认识世界提供更多可能。研学具有跨学科整合的天然优势,以整体性图景打破学科藩篱,构筑起鲜活的知识生成场域。孩子们走进古老村落,在“古村智慧如何延续”这一核心问题驱动下,可通过丈量屋舍、访问村民等,具身感悟古老的人居智慧和民俗文化,并通过设计保护方案等,创意构建理想家园……数学、语文、艺术、劳动等学科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解决同一问题过程中自然交织并相互诠释,最终帮助孩子形成关于古老村落的整体性、情境化的认知图景。

   今天的孩子面对的是愈加复杂、多样的生活世界,这意味着答案通常并不是唯一的。研学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深度开掘或高深理论的掌握,而是要通过自主学习,播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让孩子置身真实、复杂而有意义的研学情境,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成为理解现象、解决问题的必需工具。自然之旅让孩子以指尖触摸生命的质感,文化之旅让孩子以创意实践感悟历史的厚重……在身体与真实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的深度互动中,孩子的认知自然而然地成长,通过自觉行动与感官体验感受知识的相对性与动态性,不断体察知识的深刻意义。由此,他们将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好的研学旅行,应以让孩子学会“当家作主”为着力点。家长和专业导师应成为孩子积极探索、创新创造的支持者,尤其是教师需把握好教育的度,即在安全与方向性问题上“在场”引导,在探索与体验中则要“隐身”放手。研学过程要慢下来,让孩子俯下身,专注观察、记录植物的生命质感、溪流的水质变化;沉浸于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并亲手编织完成一件工艺品;在集体活动和小组任务中,协商制定规则、学会分工协作、自主化解争议。在研学的集体生活与真实挑战中,孩子不断体验集体生活的意义,从依赖走向自主、从个体走向社群,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这样的研学旅行,将以其无可替代的鲜活且整体性的体验情境,实现“五育”融合的育人追求。它将带领孩子在综合行动、知识整体建构、自觉自主学习和生活意义的深刻联结中,收获生命成长的丰硕果实。

  研学要成为孩子养品格、开眼界的成长课堂

   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承载着教育的终极追求——向真向善向美的和谐统一,并在知行合一的实践熔炉中彼此成就。在真实世界这部“大书”中,孩子们将亲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更经历一场知情意行和谐共振的完整生命体验。

   好的研学,是集体生活的熔炉,让孩子在行走中学会做人做事。相互搀扶共走一段艰辛路、手忙脚乱共做一顿饭、经历争议后共守一个规则……都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体验学习规则、责任、协作与关爱,将向善的抽象价值内化为具体行动。在触摸历史、体察社会中,给孩子们播下向善的种子,不断萌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朴素情感与担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孩子们在探索中,更能感受自然造化之神奇、人文创造之精妙,获得心灵的愉悦与升华。自然山水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城市公园的景观涌动着律动之美,都会让孩子开阔眼界、体验创造喜悦。研学设计的关键,在于为孩子搭建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通道。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孩子们沉浸在自然风光、艺术殿堂之中,观察、描摹、创作。亲手复现的非遗技艺、合作完成的生态观察……不仅是孩子创造美的表达,更是在实践中体悟人与自然和谐之道、习得解决问题智慧的灵动展现。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做中学”,正是“五育”自然交融、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

   这样的行走,早已超越“游”与“学”的浅层分野。它通过将求真的探索、向善的践行、立美的熏陶熔铸于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场域,成为孩子锤炼核心素养、奠基健全人格的关键教育实践。经历如此研学,孩子所收获的绝非零散的知识或照片影像,而是植根于身体记忆的认知图式、内化于行为习惯的责任担当、沉淀于审美经验的性情涵养,以及由此生成的、面向未来挑战的整全生命力量——这正是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的深刻彰显。

   (作者:李敏,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区公办、民办初中8月4日开始... 线上报名+线上初审+线下审核 两区公办、民办初中8月4日开始报名 记者从襄都区教育局、信都区教育局获...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二组团项... 中新网雄安7月26日电 (赵丹媚 韩冰)北京科技大学26日消息,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二组团项目首个...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 7月28日,教育部公示25名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人选及事迹简介。公示时间:2025年7...
大厂抢滩AI高考志愿咨询 信息... 来源:通信信息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洲)近日,全国各省本科批次录取结果已经陆续开放查询...
热点追踪丨暑假期间,怎样做个“... 暑假期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常演变为争吵,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一大难题。如何用平等尊重化解矛盾,让孩...
免费学前教育要来了!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
郑和号:2025年7月29日海... 一、中国留学生安全 1、7月29日消息,近日,澳洲大学中国留学生课堂使用中文、小组合作障碍等问题引发...
工行萌娃卡 储存宝贝最可爱的样...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杨静)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不少银行都会推出一些特色定制卡。与此同时,家...
读懂“新型带娃模式”的呼与应 据本报记者调查,进入暑假,不少家长选择花钱为孩子请个大学生陪伴学习、带领运动、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提...
丰台区通报一起违规开展线下学科... 丰台区“双减”专班针对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的问题线索,持续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打击面向中小学生...
2026河南统招专升本全阶段复... 在河南统招专升本的备考历程中,每年都会有不同比例的考生因各种原因被淘汰。据统计,整个过程大致会经历四...
浙大管院:学科交叉赋能“组团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童笑语)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
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 今天,省招考院发布2025年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共有12160个专业(类)参与本次投档...
【地评线】徽评:免费学前教育释... “幼儿园学费比房贷还高!”这句家长们的调侃将成为历史。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 7月28日,教育部公示25名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人选及事迹简介。公示时间:2025年7...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
全面免费学前教育时代何时到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会议提出,要指导...
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 原标题: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命维度   又是一年暑期到,研学旅行的热潮再度涌动。作为连接校...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适应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创新的逻辑,也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 近日,天津大学的刘洪教授拿到了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