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师教育,支撑高中多样化发展
创始人
2025-07-29 09:21:29
0

原标题:改革教师教育,支撑高中多样化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高中向上贯通高等教育,向下衔接义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养融合、能力融会、培养融通,培养一批又一批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为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是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的职责使命。

素养融合

适应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需求,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素养融合是基础。素养融合既包括政治素养、学科素养、数字素养等各个核心素养的内在融合,又蕴含各核心素养之间的统一和谐。

政治素养方面,要坚持政治过硬和师德高尚的统一。政治性是教育的第一属性,高中教师担当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师德高尚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标准,只有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格健全是师德高尚的基础和表征,对于 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塑造学生健全品格、 激发学习动力等至关重要。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聚焦自我认知、心理韧性、社交能力等,培养健全人格。

学科素养方面,要坚持学科专长与跨科全能的统一。当前,我国高中学校教师以单一学科背景为主,难以适应未来高中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培养高中教师学科素养,一方面要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科专长;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能力发展的多重性,强化跨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同时,按照专通融合的原则,加强通识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升准高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数字素养方面,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高中教师的必备素养,既要始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数字化的价值旨归,推动教育教学范式变革, 提升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手段,精准因材施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教育赋能作用;又要引导准高中教师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可能引发的技术依赖、数字鸿沟、隐私泄露等风险,恪守数字伦理道德准则,通过数字素养重构教育生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能力融会

在高中学校类型多样化、课程多样化及学生发展多样化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能力融会是关键。唯有推动关键能力的融会贯通,才能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教学能力方面,要坚持弘扬传统与科技赋能的融合共生。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多样化发展场域下的高中教师,既要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掌握 教学设计、 课堂实施、 课堂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等基本技能,发挥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优势,又要因应多样化发展和教育数字化大势,注重传统与科技融合,培养分层分类教学、普职融通衔接、数据驱动教学、AI技术应用、数字资源开发等能力,注重从传统单一学科教学能力向跨学科整合能力转型,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乘数效应”。

科研能力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双向协同。科研能力是教师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驱动力,是未来高中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蝶变为“教育生态设计师”,实现高中多样化发展“各美其美”的核心支撑。培养未来高中教师科研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调适协同,从真实教育情境出发,以破解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青春期烦恼、职业生涯规划等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同时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人培养价值目标,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进路,既回应现实又观照目标,最终形成兼具现实温度与理论高度的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创新能力方面,要坚持技术伦理与守正创新的有机耦合。数字时代高中教师的创新,是在坚守教育本质与育人匠心基础上的创新,坚持技术伦理批判与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协同共进。革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推动专业的智能化、个性化、高阶化发展,要在用AI、大数据、XR等技术开展沉浸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和差异化教学,打造跨校虚拟教研社区等的同时,坚持以技术伦理为教育技术的道德边界,防止主体性、师生关系、价值追求等异化,使创新回归“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教育原点。

培养融通

建设适应高中多样化发展、素养融合、能力融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融通是必由之路。通过构建主体深度协同的育人共同体,锻造环环相扣的成长链,拓展虚实结合的实践域,方能培育出兼具深厚学养、精湛技能、宏阔视野与创新勇气的未来高中教师。

培养适应多样化发展的高中教师队伍,必须坚持多方培养主体的深度协同。要推动高水平大学与师范院校协同,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高中学校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要推行“双导师制”(高校导师+高中导师)或“三导师制”(高校导师+高中导师+行业专家导师),提升学生理论研究、教学实操和创新实践能力。

锻造复合型教师核心能力,必须坚持培养过程集成,全链条环环相扣。一是“招生—培养—就业”贯通,坚持招生端前置,从源头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打造融合化、个性化、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师范+专业”交叉融合;坚持就业端精准匹配,建立高中教师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订单式”培养等。二是“课程—教学—实践”连通,优化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学科知识+教育学+数据素养+特色模块”四维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群;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数字化教学,推动高校教授与高中名师协同授课等;通过观摩、助教、实习、顶岗等,提高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探索“高中学科特长班—本科师范专业—教育硕士”培养一贯制,推进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有序推进教育博士培养等。

培养未来的高中教师,还必须打破时空束缚,赋能教学创新,推动培养范式从“场所固定”向“学习泛在”、从“技能传授”向“生态融入”战略转型。要坚持课上课下协同,建立课上知识输入与课下实践输出的强连接,形成“认知输入—实践输出—反思优化”的螺旋式上升通道。要坚持校内校外一体,打破大学“象牙塔”壁垒,校内重构实训空间,建设智慧教室与跨学科实验室等,校外与优质高中、企业、社区等共建协同育人基地。要坚持线上线下融通,通过虚实融合、多场景融合,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同时同地、同时异地、随时随地进行泛在式、个性化学习。

(作者:王辉,系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区公办、民办初中8月4日开始... 线上报名+线上初审+线下审核 两区公办、民办初中8月4日开始报名 记者从襄都区教育局、信都区教育局获...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二组团项... 中新网雄安7月26日电 (赵丹媚 韩冰)北京科技大学26日消息,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二组团项目首个...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 7月28日,教育部公示25名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人选及事迹简介。公示时间:2025年7...
大厂抢滩AI高考志愿咨询 信息... 来源:通信信息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洲)近日,全国各省本科批次录取结果已经陆续开放查询...
热点追踪丨暑假期间,怎样做个“... 暑假期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常演变为争吵,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一大难题。如何用平等尊重化解矛盾,让孩...
免费学前教育要来了!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
郑和号:2025年7月29日海... 一、中国留学生安全 1、7月29日消息,近日,澳洲大学中国留学生课堂使用中文、小组合作障碍等问题引发...
工行萌娃卡 储存宝贝最可爱的样...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杨静)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不少银行都会推出一些特色定制卡。与此同时,家...
读懂“新型带娃模式”的呼与应 据本报记者调查,进入暑假,不少家长选择花钱为孩子请个大学生陪伴学习、带领运动、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提...
丰台区通报一起违规开展线下学科... 丰台区“双减”专班针对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的问题线索,持续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打击面向中小学生...
2026河南统招专升本全阶段复... 在河南统招专升本的备考历程中,每年都会有不同比例的考生因各种原因被淘汰。据统计,整个过程大致会经历四...
浙大管院:学科交叉赋能“组团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童笑语)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
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 今天,省招考院发布2025年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共有12160个专业(类)参与本次投档...
【地评线】徽评:免费学前教育释... “幼儿园学费比房贷还高!”这句家长们的调侃将成为历史。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 7月28日,教育部公示25名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人选及事迹简介。公示时间:2025年7...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
全面免费学前教育时代何时到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会议提出,要指导...
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 原标题:超越“游”与“学”,拓展孩子生命维度   又是一年暑期到,研学旅行的热潮再度涌动。作为连接校...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适应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创新的逻辑,也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 近日,天津大学的刘洪教授拿到了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