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诗歌是特别的
创始人
2025-08-24 16:51:57
0

生活忙忙碌碌,我们偶有一刻惊觉自问:有多久没读诗了?

不知你是否留意到,中高考作文的命题要求,通常会标注一笔——“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看似寻常的限定,隐含着怎样的考量?之于当下的我们,诗歌既远又近,既熟悉又陌生。何以如此?

因为,诗歌是特别的。

以文体论,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但诗歌更为源远流长。

“诗言志,歌永言”,从《诗经》《楚辞》至唐诗、宋词、元曲,诗歌始终赓续中华文脉;从《吉尔伽美什史诗》《荷马史诗》到但丁的《神曲》,诗歌不断滋养世界文明。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形式千变万化,短则一两句,长则数万句,既能捕捉瞬间灵感,也能铺展宏大叙事。可见,诗歌创作本就不设限。

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八个字勾勒出先民制弓、狩猎的场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一字奇险,却冠绝千古。有首题为《生活》的现代诗,正文比题目还短,只有一个字:网。

如果说短诗以“留白”激发无尽想象,那么长诗则以“铺陈”描摹无尽世界。古希腊《荷马史诗》洋洋洒洒48卷,再现特洛伊战争的壮阔与英雄返乡的艰辛。白居易《长恨歌》840字七言诗行,将帝王爱情与王朝兴衰织成一曲悲歌,成为叙事与抒情融合的经典作品。《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最长的达100多万行,以口头传唱的文学温度,将民族记忆捂热千年。

无论古今中外、短章史诗,诗歌始终在做一件事:“用语言超越语言”。格律、句式的变化,不过是人们为“如何更精准地抵达灵魂”所作的探索。这也使得诗歌难以像记叙文、议论文那样装进一个“标准容器”。

从读者视角看,诗歌赏析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性,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很难整齐划一。朱自清说,“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当我们遇见诗,可以咂摸出人生百味、万般心绪。

看诗,看的是人心深处。诗歌的价值从不被形式所束缚,如果说旧诗的格律与韵脚,是古人情感的量体裁衣;那么新诗的自由书写,则更显今人的明快张扬。不管是向外看世界,还是向内求安顿,诗歌好坏,都在于能否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生岁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刘琨感叹“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黄霑填词“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外卖小哥王计兵写下“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这些“深得我心”的诗句穿行时空,轻易敲开无数读者的内心。时下,不少人在网上写诗,“把痛苦的日子码起来,成遮风避雨的墙”“我的热血不甘心冷却,誓要喷出一个春天”……一行行滚烫的诗句,见证一颗颗于尘世倔强生长的心。

读诗,是读者和作者的“灵魂共振”。作者将生命体验凝练成诗,读者则通过文字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这从来不是单向“解码”,而是读者与作者的“同频”。叶嘉莹曾说,诗歌之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红楼梦》中黛玉香菱学诗,核心不在格律技巧,而在“会心”二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雄浑意境便足以让香菱这位初学者倍感震撼和沉醉。这种共鸣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同一句“明月松间照”,在游子眼中是乡愁,隐士心中是禅意,而孩童读来则是月光在树下跳舞。

品诗,也可品出时代气韵。文艺审美随时代精神流转,不存在绝对如一的“定律”。南朝钟嵘《诗品》将陶渊明的诗歌归入中品,而苏轼则对陶诗推崇备至,认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连李白杜甫都难以企及。文学史常有唐宋诗高下之争,如明代前后七子推崇“诗必盛唐”,逐渐形成规模巨大的文学复古思潮;而晚清宋诗运动”虽主宋诗,但不专宗宋诗,以兼采并蓄自成特色。这种差异,本质上是人们在诗歌中寻找时代的“精神镜像”。当我们说“这首诗好”时,事实上是它说出了这个时代和我们想说的话。

相较别的文体,诗歌为何能例外?恰恰说明其有着非同一般的功用。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会在某时某刻苏醒、绽放。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当我们从诗歌中汲取能量、观照内心,便会对那些散落于生命时时处处的文字力量有了更深切感知。

是“无用之用”的哲思。诗歌或许不能果腹御寒,却能回答“为何而活”的本原问题。王之涣“更上一层楼”的顿悟,暗含突破局限的人生思考;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喟叹,揭示“跳出自我观全局”的认知智慧;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设问,则以水为镜,照见学思不辍方能澄明的求知之道。“无用之用”,让诗歌成为“原乡”——只要我们还追问存在的意义,诗歌便永远在场。

是“诗随世变”的革新。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楚辞》的“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唐诗的满天星光到白话诗的自由生长,中国文学长河中,诗歌稳居C位,立于文化变革的潮头。它以凝练的语言,为每个时代“立此存照”:魏晋风骨、盛唐雄浑、两宋内敛、现代多元,都在诗句中具象可感。这种“活态传承”,让诗歌超越文体的功能属性,成为构筑文明、滋养心灵的文脉。跟着主播读诗,用古诗词说唱,在朋友圈写诗,如今诗歌以更丰富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群体。00后青年诗人惊竹娇专注国风,凭借“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成功“破圈”。

也是“活在生活之上”的追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诗歌始终为我们保留一处“有风的地方”。诗人穆旦有一句诗广为流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等,激励一代代人勇敢前行。诗歌告诉我们,哪怕生活千疮百孔,依然可以在来年种下一个春天。“在废墟上开花”的力量,或许是诗歌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诗歌与生命一样特别,它们在“有限之间”蕴藏着无限,如人所说:“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

来源:浙江宣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国铸剑指长天 原标题:为国铸剑指长天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导弹、拦截掠海目标导弹及陆军...
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 原标题:【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线客车在3...
盛徐荦:少年“急救侠” 原标题:少年“急救侠”“那个在篮球场上跪地救人的身影,让我们看见了11分钟的专业急救,也看见了一个少...
区卫生健康局严防秋季多发传染病... 新学期开学在即,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近日,区卫生健康局全面启动针...
中小学AI通识课新学期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AI(人工智能)通识课全面铺开,上学不用自带餐具,成长档案全新升级……新学期,...
我省高校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北京理...
看,他们如何走出“暑期滑坡”症 编者按 随着8月接近尾声,暑期已快结束,将近两个月的假期是否冲淡了广大学子上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一学期...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丘成... 8月29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官网公开的一则声明称,近日,我们收到来自社会上对于拔尖人才招生工作的意见...
广东官宣:新学期开始逐步免保教... 今天(8月30日) 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有关问题解答 Q 我省学前教育免...
【音乐考研】2025年黑龙江大... 最懂黑龙江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黑龙江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细化高中生职业见习规定 近日,法国教育部发布了高一年级学生“职业见习”具体时间,并细化了相关要求和保障。这是继2023年11...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中外合作办...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南开大学获悉,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 □ 陈雷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对于提...
教师开学准备清单来了!一文了解... 暑气渐消,开学在即 想要从容迈入新学期 带着满满信心开启教育教学新程 提前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这份送给...
洪水淹到腰→一月焕新→逆境变课... 北京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洪水退去后的重生奇迹! 今年7月,极端暴雨让校园淹没水深55厘米,操场、教室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暑期奔赴全球... 参访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拓宽视野;开展短期访学,突破知识边界;跨国社会实践,在工程实训中增强本领…...
开学季,用电安全“大礼包”送进... “每学期开学前,电力师傅都来学校仔细排查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让我们安心开学、上课!”近日,长城中学校...
2025 高考31 省分数线以... 今天给大家带来2025年各省高考大数据汇总信息,其中包括分数线、各档次录取数据、考卷信息、各省名校等...
考研百科401|专业课真题重复... 你这个担心很典型 👍。专业课真题确实常常有重复或“换汤不换药”的题,但光背答案 ≠ 真正掌握。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