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学 须完成学术思维转型
创始人
2025-08-26 09:22:40
0

原标题:拥抱大学 须完成学术思维转型

开学季,一批通过了高考的新生走入大学校园。他们正处于学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这些新生刚脱离以“刷题提分”为主要模式的高中学习阶段,步入以“探究创新”为导向的大学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学术思维的断层常常成为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主要阻碍。这一困境的深层根源在于,高中阶段形成的“解题思维”,与大学学术研究所需的“探题思维”存在本质区别。为助力新生顺利完成思维方式转变,高校需为其铺就从认知重构到实践训练的全面培养路径,以助其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的核心内涵。

打破思维定式:从“标准答案”到“问题网络”

高中课堂训练塑造的思维惯性,往往使得新生在大学课堂开放性问题前呈现出显著的思维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不”现象,即不敢对教材结论进行质疑,不会对知识背景进行追问,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建立关联。

破解这一困境需从树立“问题意识”着手——对起源进行追问,例如“该理论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对逻辑进行审视,例如“结论与论据之间是否存在逻辑跳跃”;对边界进行探查,例如“该规律在哪些具体场景下会失效”。大学新生可从专业基础课程开始,每周挑选一个核心概念开展三维提问训练,逐步养成善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应构建“问题网络”思维模式。与高中阶段线性的知识链条不同,大学知识呈现网状结构。以经济学“供需理论”为例,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公式的记忆层面,而应深入追问“信息不对称对供需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的供需曲线具有哪些新特征”等关联性的问题。笔者建议新生准备一个“问题笔记本”,将课堂学习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分类记录,并定期梳理这些疑问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构建起立体的问题认知框架。

重塑阅读习惯:从“划重点”到“对话式”

部分新生步入大学后,仍惯性沿用高中阶段的阅读模式,且热衷于摘抄被视作“标准答案”的内容。这种阅读模式本质上属于“被动接收”型学习,学生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浅层理解与记忆层面,难以真正触及文章核心,无法契合大学学术文献所要求的阅读深度与广度。因而,新生在面对专业期刊时,往往表现出阅读时长较短的情况,远未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呈现出浏览式或重点式阅读特征。

新生在开展学术阅读时,可构建“对话式”关系。第一步,运用不同颜色标注文献的论点、论据、研究方法;第二步,在页边空白处记录即时质疑,例如“此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第三步,在文末撰写“批判性摘要”,总结作者的研究贡献与现实局限;第四步,提出拓展性思考,例如“若采用某某方法研究该问题会产生何种差异”。

针对文献选择的难题,新生可采用“金字塔阅读法”,处于塔尖位置的是1至2本专业奠基著作,需逐章、反复精读;塔身部分为10至30篇核心期刊论文,应在阅读过程中着重分析其研究方法;塔基则是30至50篇相关文献,可在学习中提取其中创新点。此外,新生可借助学术资源数字库的“引文网络”功能,以一篇高被引论文为起点,向上追溯其理论根源,向下追踪其研究发展脉络,从而高效构建知识谱系。

优化表达逻辑:从“观点罗列”到“论证闭环”

课堂讨论中,新生陈述观点时往往存在论据支撑力与逻辑连贯性不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高中议论文“论点+例子”的写作模式与大学学术要求的“论证闭环”存在明显差异,差异背后表现出新生在课堂研讨时存在逻辑断层与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

笔者建议,新生论证能力的训练可从“三段式框架”入手:首先,明确核心主张,例如“人工智能会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其次,提供多维度证据,即涵盖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支持等;最后,进行限定说明,如“在缺乏实证分析的情况下”。

此外,学术表达还需掌握“反证法”技巧。在陈述观点后,新生应有意识地提出最为有力的反对意见并予以回应。例如,在论证“线上教育的优势”时,可先承认“缺乏面对面互动,可能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再借助“在线教育的实证数据”阐述其适应性调整能力。这种“先破后立”的表达方式,能够显著增强论证说服力。

深化实践认知:从“实验室操作”到“研究设计”

部分新生对科研的认知简单等同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认知局限阻碍了其学术潜力的挖掘。实际上,科研训练的关键在于掌握研究方法、明确研究问题、规划数据收集与分析流程等。高质量的研究设计与方案,能帮助新生从传统的实验室操作思维中跳脱出来,以更宏观和系统的视角认识科研,为其学术潜力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因此,笔者建议,新生在入门阶段,可尝试“微研究”训练,利用两周时间完成一个小型课题,例如“宿舍垃圾分类执行困境调查”。新生需完整经历以下五个环节:问题界定(明确“执行困境”的具体指标)、方法设计(选择访谈法或观察法)、数据收集(记录一周的实地情况)、结果分析(提炼主要困境类型)、对策提出(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类小切口研究,有助于新生迅速掌握科研的基本流程。

参与学术活动时,新生应避免“打卡式”参与。聆听学术报告前,可提前研读主讲人的相关论文,并带着具体问题与思考参与;在学术会议中,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时应展现思考深度,如“您的研究模型如何应对某某变量的干扰”,而非提出泛泛的“您对某某问题有何看法”等。

构建支持系统:从“个体探索”到“学术共同体”

实践表明,大学新生转型期的学术探索不应是孤立的过程,而需多方协同,以构建从“个体探索”到“学术共同体”的支持系统。笔者调研发现,参与学习小组的新生,其学术适应周期明显短于独自探索者。但现实中,不少新生因“惧于暴露知识短板”而回避小组讨论。这种对集体学习的回避,恰恰阻碍了学术思维的快速成长,因此需要通过结构化的设计打破这一困境。

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需进行结构化规划。建议以6至8人组建研究小组,采用“轮流主持机制”:每周由1人确定讨论主题,并提前3天分发阅读材料;讨论过程中遵循“提出观点—提供证据—进行质疑”的发言规范;讨论结束前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达成的共识与存在的分歧。

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新生可采用“问题清单式”请教方法,提前准备3个具体问题,例如“在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是否忽略了某个条件”,而非提出笼统的“这章内容我未理解”。定期参加教授的“开放办公时间”,携带自己的研究笔记和阅读批注,这种有准备的交流能获得更具价值的指导。

(作者:袁红辉,系宁波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国铸剑指长天 原标题:为国铸剑指长天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导弹、拦截掠海目标导弹及陆军...
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 原标题:【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线客车在3...
盛徐荦:少年“急救侠” 原标题:少年“急救侠”“那个在篮球场上跪地救人的身影,让我们看见了11分钟的专业急救,也看见了一个少...
区卫生健康局严防秋季多发传染病... 新学期开学在即,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近日,区卫生健康局全面启动针...
中小学AI通识课新学期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AI(人工智能)通识课全面铺开,上学不用自带餐具,成长档案全新升级……新学期,...
我省高校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北京理...
看,他们如何走出“暑期滑坡”症 编者按 随着8月接近尾声,暑期已快结束,将近两个月的假期是否冲淡了广大学子上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一学期...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丘成... 8月29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官网公开的一则声明称,近日,我们收到来自社会上对于拔尖人才招生工作的意见...
广东官宣:新学期开始逐步免保教... 今天(8月30日) 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有关问题解答 Q 我省学前教育免...
【音乐考研】2025年黑龙江大... 最懂黑龙江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黑龙江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细化高中生职业见习规定 近日,法国教育部发布了高一年级学生“职业见习”具体时间,并细化了相关要求和保障。这是继2023年11...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中外合作办...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南开大学获悉,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 □ 陈雷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对于提...
教师开学准备清单来了!一文了解... 暑气渐消,开学在即 想要从容迈入新学期 带着满满信心开启教育教学新程 提前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这份送给...
洪水淹到腰→一月焕新→逆境变课... 北京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洪水退去后的重生奇迹! 今年7月,极端暴雨让校园淹没水深55厘米,操场、教室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暑期奔赴全球... 参访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拓宽视野;开展短期访学,突破知识边界;跨国社会实践,在工程实训中增强本领…...
开学季,用电安全“大礼包”送进... “每学期开学前,电力师傅都来学校仔细排查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让我们安心开学、上课!”近日,长城中学校...
2025 高考31 省分数线以... 今天给大家带来2025年各省高考大数据汇总信息,其中包括分数线、各档次录取数据、考卷信息、各省名校等...
考研百科401|专业课真题重复... 你这个担心很典型 👍。专业课真题确实常常有重复或“换汤不换药”的题,但光背答案 ≠ 真正掌握。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