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期待成为孩子成长的“紧箍咒”
创始人
2025-08-26 17:05:58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杏坛覃思】

  父母的期待本应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力量,但当期待越过边界,便可能化作无形的“紧箍咒”,给孩子成长带来沉重压力,形成难以突破的阻碍。父母的期待为何会从助力变成阻力?我们该如何让期待回归本真,守护孩子成长的自主性?

当期待形成隐性控制,会消解孩子成长的自主性和抗风险力

  父母以爱为名的期待,常常在无形中演化为对孩子的控制。很多父母嘴上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在孩子挑选食品、选择兴趣班、结交朋友乃至填报大学专业时,总会通过劝说、暗示甚至情绪施压等方式引导孩子走向家长期望的“正确答案”。孩子常常会感受到父母看似尊重下隐藏的控制,有孩子说:“我爸妈会让我自己选,但如果我的选择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们就会劝说我,直到我‘自愿’选了他们期待的那个为止。”

  这种隐性控制的背后,是父母试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为孩子规划“最优路径”的心理。父母坚信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助孩子规避风险,却忽视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父母眼中的“正确”未必适用于孩子。受限于个体经验与时代背景,父母的期待常常带有补偿性投射,自己童年缺失的,便想让孩子拥有;自己未竟的遗憾,便寄望于孩子弥补。这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的行为,本质上是对孩子人生自主性的否定。二是过度追求可控性,反而会削弱孩子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将孩子的成长路径控制为“唯一正确的高速公路”,或许能让孩子最有效率地前行,但一旦这条路出现意外,孩子便可能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在多样多变的现代社会,成长既需要“高速公路”,也需要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只有允许试错,让孩子有机会走不同的路,他们才能在真实体验中积累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将成长的多样性转化为防御风险的力量。

  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提出,父母的教育模式可分为“木匠模式”与“园丁模式”。“木匠模式”追求精准控制,以自身技艺将孩子雕琢成最好的作品,强调确定性;“园丁模式”则尊重差异、顺应本性,明白对待孩子如同播下苹果种子,即便倾注全部心血,也无法强求其结出柚子。园丁能做的,是提供肥沃的土壤、适宜的光照与水分,然后耐心等待种子按自身节奏发芽生长,开花结实。园丁模式意味着父母需要摒弃教育中的自恋心态,打破对控制感的执念,喜欢安静的孩子不必逼他成为社交达人,对机械着迷的孩子不必逼他学画画。让孩子能够自己去做选择,去尝试、犯错甚至失败,不断探索自我边界,历练自身能力,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将期待与认可捆绑,会使努力异化为孩子博取认可的手段

  “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一直以来都是不少孩子努力的重要动力。有些父母会利用这一点,将期待与认可捆绑在一起来塑造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做出父母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的目光、考出父母期待的成绩时给予奖励;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期待时,摆出失望的脸色或进行急切的规劝。这种条件性的认可对孩子而言就像是进入了行为训练程序,有孩子说:“我不敢不努力,我不敢考砸,我怕面对妈妈的沉默,我怕听到妈妈的叹息。”

  这种将期待与认可捆绑的教育模式,短期内或许能强化符合期待的行为,但却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埋下深层隐患。一是孩子的努力逐渐异化为博取父母认可的手段,他们考高分是为了让父母骄傲,学特长是为了获得父母的称赞。当成功的标准被简化为外界的目光,孩子内在的兴趣与热情会逐渐消退,原本能滋养心灵的努力,变成了沉重的任务。二是如果父母的期待过高,孩子反复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时,会在一次次挫败中逐渐习得“我不行”的无助性信念,产生自卑、羞愧的情绪。即使孩子偶尔能够完成父母的期待,内心也可能会埋下恐惧的种子,认为“父母只爱我赢的样子”,这种对输赢结果的过度焦虑,会让孩子陷入持续的心理挣扎与内耗之中。

  父母要结合时代背景审视自己的教育期待。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流程需要标准化的流水线,与之适配的教育也倾向于削平孩子的个性棱角,让孩子成为标准化的人才。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当AI能够完成标准化流程和大数据计算时,教育更需要培养的是拥有内在兴趣、探索热情及终身学习力的“完整的人”。父母要摒弃功利化心态,别再为了所谓的“向上成长”过度给孩子“剪枝”,剪掉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而是要保持期待的开放性,看见真实的孩子和孩子真实的行为。这样,孩子才能不再单纯为了父母期待而努力,将目光聚焦在自我成长与能力精进上,让努力回归本心,让成长充满内生动力。

如果期待成为人格标签,会使孩子难以整合复杂的自我体验

  当被问到“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时,父母的期待常常是勇敢、友好、乐观等积极品质。这些期待本身很好,但如果父母对这些品质的认知复杂度过低,只容得下积极品质,容不下消极品质,比如期待孩子勇敢就不能接受他的软弱,期待孩子友好就无法容忍他的自私,期待孩子乐观就拒绝看见他的悲观,可能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带来隐性伤害。

  如果孩子接纳了父母这种单一的期待,就容易在成长中被贴上固化的人格标签。比如父母期待孩子“勇敢”,孩子接过了这个“勇敢”的标签,那么当朋友怂恿他跳下高墙,他明明觉得过于危险,但为了不做退缩的弱者,也会硬着头皮跳下去。这种固化的人格标签会导致孩子心理灵活性被削弱,倾向于逃避那些让自己紧张不安的事情,即使这件事情是他心之所向。

  父母要提高认知复杂性,允许孩子身上并存不同特质。有勇敢的时刻,也有软弱的瞬间;能友好待人,也会有自私的念头;乐观向上,也可以有悲观消极的感受。那些看似“消极”的部分,有时恰恰是人格完善的可能性所在,软弱背后可能藏着敏感的觉察力,悲观之下可能孕育着深刻的思考。正如诗人鲁米的诗句“在好与坏之间,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遇见你”,在孩子的勇敢和软弱之间、友好与自私之间、乐观与悲观之间也有这样一片田野,父母要放下预设标签,“遇见”那个真实的、成长中的孩子。

(作者:田宏杰,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国铸剑指长天 原标题:为国铸剑指长天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导弹、拦截掠海目标导弹及陆军...
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 原标题:【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线客车在3...
盛徐荦:少年“急救侠” 原标题:少年“急救侠”“那个在篮球场上跪地救人的身影,让我们看见了11分钟的专业急救,也看见了一个少...
区卫生健康局严防秋季多发传染病... 新学期开学在即,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近日,区卫生健康局全面启动针...
中小学AI通识课新学期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AI(人工智能)通识课全面铺开,上学不用自带餐具,成长档案全新升级……新学期,...
我省高校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北京理...
看,他们如何走出“暑期滑坡”症 编者按 随着8月接近尾声,暑期已快结束,将近两个月的假期是否冲淡了广大学子上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一学期...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丘成... 8月29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官网公开的一则声明称,近日,我们收到来自社会上对于拔尖人才招生工作的意见...
广东官宣:新学期开始逐步免保教... 今天(8月30日) 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有关问题解答 Q 我省学前教育免...
【音乐考研】2025年黑龙江大... 最懂黑龙江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黑龙江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细化高中生职业见习规定 近日,法国教育部发布了高一年级学生“职业见习”具体时间,并细化了相关要求和保障。这是继2023年11...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中外合作办...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南开大学获悉,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 □ 陈雷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对于提...
教师开学准备清单来了!一文了解... 暑气渐消,开学在即 想要从容迈入新学期 带着满满信心开启教育教学新程 提前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这份送给...
洪水淹到腰→一月焕新→逆境变课... 北京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洪水退去后的重生奇迹! 今年7月,极端暴雨让校园淹没水深55厘米,操场、教室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暑期奔赴全球... 参访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拓宽视野;开展短期访学,突破知识边界;跨国社会实践,在工程实训中增强本领…...
开学季,用电安全“大礼包”送进... “每学期开学前,电力师傅都来学校仔细排查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让我们安心开学、上课!”近日,长城中学校...
2025 高考31 省分数线以... 今天给大家带来2025年各省高考大数据汇总信息,其中包括分数线、各档次录取数据、考卷信息、各省名校等...
考研百科401|专业课真题重复... 你这个担心很典型 👍。专业课真题确实常常有重复或“换汤不换药”的题,但光背答案 ≠ 真正掌握。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