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数字化时代学科智慧教育模式的探析
创始人
2025-08-28 15:15:50
0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张苏强 陈有玲

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变革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学科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应立足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背景,积极探索构建智慧教育模式,为学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典型范例和实践经验。学科智慧教育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形态,重在构建基于数字技术高效赋能的智慧化学习环境,继而通过数据驱动让教师以更为高效、精准、智慧的供给方式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和重塑,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立足数字化时代,探索构建和全面打造学科智慧教育模式,实现学科治理体系、学科治理理念、教育方式等全面革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主体能动性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

以思维重构引领智慧教育模式构建

数字化时代极大地促进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嬗变,将新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引入学科教育大势所趋。因此,正确认识学科智慧教育模式构建的目标、内涵与价值,秉持思维重构的理念推动学科智慧教育模式有序构建,是夯实学科智慧教育的关键一招。

其一,厘清育人本色与生态重塑间的内在关系。在坚守教育本色与育人初衷的前提下,将新兴数字科技作为助推学科教育转型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发展引擎,始终坚持教育改革为人才培养、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服务,推动智慧化学科治理体系的构建更为高质高效。因此,学科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应以人本育人理念为指引,始终将教育视线着落于教育的人文属性,重视价值引领、情感交互,以育人质量的提升为目标,做好转型变革和教育布局,避免陷入唯技术倾向的误区。

其二,厘清技术融合与学科发展间的内在关联。要搞清楚“一域”融合与“全域”融合的区别,智慧教育并非“一域”层面的融合,而是数字技术与学科发展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和多元渗透;并非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简单拼凑,而是重在依托数字赋能实现课堂空间、社会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多维联动,以更具精准化、体验感、亲和力的供给服务模式实现全面教育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学科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要以深度互融理念为引领,坚持树立系统化思维,基于学科建设整体视角思考如何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努力使二者的相融更为自然、紧密、连贯,避免产生割裂感、分离感。

其三,厘清开放与封闭、自主建设与技术赋能的关系。依托数字技术赋能,实现知识内容、育人手段、管理模式、质量评价等的质变。因此,学科教育的综合改革意味着要接受新范式、新场景、新形态和新方法,打破固有建设思路和建设模式,拓宽教育边界和教育场域,推动学科教育迈向数据驱动的新阶段。改革创新并非完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典型范式,而是要打造基于数字赋能、传统经验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和创新性教育格局,坚持守正与创新并存,坚持技术赋能与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真正为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的发展创设更为持久、良性的发展空间。

以场景融合推进智慧教育模式构建

构建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应把握数字技术赋能机遇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和多元应用场景的培育。数字技术在保障学科建设各参与主体利益对等、保障资源优势配置、强化多元主体沟通协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学科建设和学科治理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场景应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场景应用至关重要。

全面接入5G网络,推进万兆光网入校,加快建设快速稳定、绿色健康、全域覆盖的校园网络空间,为学科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依靠充足的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建设一批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需要的智慧平台,包括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科研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等,针对物质资源损耗和使用依赖建设虚拟仿真模拟体验中心、模拟操作平台、模拟运行软件等。

其一,在内容建设上谋实。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在支持学科内容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依托各类资源平台和搜索引擎,对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海量存储、整合归类,并根据用户主体的检索需求进行定向推送和关联内容推荐,大大提升学科智慧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资源检索效率,丰富和拓宽相关主体的内容建设思路和内容建设视野。同时,以数智技术为支撑,转化集成各类非结构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一个集在线教材、课程知识、教学视频、专题资源、科研动态、实践课程等于一体的知识体系,以破除时空限制,为师生提供全天候的知识供给与教育服务。

其二,在知识生产和研究上谋新。学科建设及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有赖于持久的知识生产,而这不仅限于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整理、归纳和挑选,还应突破原有的知识生产方式,结合当下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超前布局、超前规划,积极融入新知识,加强知识点的细粒度化,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从多渠道获取前沿知识和多元知识,依托新兴辅助工具和科研工具加速原创性、自主性知识内容的生产效率。因此,学科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相关主体应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知识生产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对已有知识框架、学科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并结合用户主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构建契合用户主体需要的新知识图谱和个性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度利用。

其三,在知识教学上谋动。运用慕课、超星、雨课堂、网易云课堂、智慧教学终端、AI助学伴学系统等,实现多模态在线教学、随堂测验、在线互动等,同时对学生网络学习数据、学习表现等多维指标进行后台采集、智能分析与及时反馈,以这种集在线教学、精准诊断、个性辅助于一体的智慧教学手段助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由经验思维转向数据驱动。

其四,在知识应用上谋合。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等技术搭建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仿真实训中心,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迁移、强化知识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同时减少实践锻炼过程中对物理场地、物理资源的要求与过度损耗。

其五,在教育管理上谋广。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据的应用使构建自上而下、沟通便捷的智能管理平台成为可能,依托智能管理平台和智能中控平台进行垂直管理、纵向监督,实现对学科建设相关部门、主体行为轨迹、工作成果等的全面掌握和实时监测,同时进行数据挖掘、横向比较,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分析系统以图表、报告、图形等形式直观呈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在建设进度、建设成果等方面的横向比较差异,以理性客观的分析反馈报告辅助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实效。

其六,在课程体系建构上谋要。智慧教育模式重点聚焦发展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引领学生形成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素养,要引导学生以尽可能系统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和终身学习素养实现价值再生。因此,应凭借数字技术的强交互、强互联优势打破地域限制、边界限制,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共研共商共育教育联盟,打破产学研沟通壁垒,强化知识、人才、产业的良性循环。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范式构建研究(项目号:22SKSZ06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项目(思政类)《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四基五维六调合模式研究”》(项目号:23SKSZ100)。

(作者张苏强系重庆文理学院讲师;陈有玲系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 8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陕收官。陕西参赛选手何雪艳、梁瑞淋、马翠、焦洋洲分...
抓牢关键问题 彰显规划效度 区县科学编制“十五五”教育规划,需在复杂教育生态中聚焦重大问题、核心问题、真实问题、未来问题,确保规...
“萌新”驾到,准备好了! (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本报讯 8月28日上午,朝阳为校园镀上金边,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
高二成人礼妈妈送儿子高考真题随... 高二成人礼妈妈送儿子高考真题随时练一套 和家里种的向日葵 仪式感满满
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信息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使创新成为其面向未来的关键。当前,要着力完善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
新学期将至 孩子厌学?心理专家... (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新学期即将到来,一些家长却发现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8月27日,沈...
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为哪般?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深...
中国农业大学迎万余名新生入学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欧媚)8月27日、28日,中国农业大学10107名新生入学报到,...
大学新生,如何快速适应新角色 新学年开学季如约而至,众多新生将要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未来人生的梦想走进高校校园。作为“强国一代...
【平安校园创建】事关开学,致全...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随着暑假的结束,孩子们即将重返校园,开启新的成长旅程。而“平安”是一切美好的...
沽源县检察院暑假线上普法助成长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郎丛岭)沽源县人民检察院聚焦青少年暑假期间法治教育,...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 近日,由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1个省...
合肥市双岗小学一年级“阳光分班...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为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一位学生平等接...
免费学前教育释放“幼有所育”新...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免费学前教育释放“...
庆祝第41个教师节,这些尊师惠...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为...
重要提醒,即将施行!第一条就能... 注意!2025年9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社保、租房等多个热点话题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自考讲堂 | 自考转考相关问题 一、自考生如何办理省内转考手续? 省内不需办理转考手续,只需在当地重新注册报名即可。 二、2025年...
学科专业优化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新一轮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启动。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挺膺担当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李树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