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创始人
2025-08-31 03:29:24
0

信息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使创新成为其面向未来的关键。当前,要着力完善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体系,因为没有体系化的支撑,创新往往是零星的、偶然的、难以持续的。完善创新体系,就是将创新从“偶发事件”变成“必然事件”,从“点状突破”变成“系统优势”。一般而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外界互动,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提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完善路径。

创新主体:涵养高校教师的学术自觉

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教师既是创新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分析百年来具有范式变革意义的学者可以发现,创新高度依赖个体的认知品质、能力特质和精神品格的发挥。其中,认知品质是指一个学者的思维模式和洞察能力,决定“能否看见问题本质”及“如何理解世界”;能力特质是指一个学者运用知识生产工具的技术素养,主要表现为“方法论自觉”及“如何有效分析问题”;精神品格是指一个学者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格,表现为对真理价值的非功利性信仰,以及将知识探索视为一种存在方式。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在认知品质和能力特质上日臻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教师的认知品质与能力特质之于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其精神品格的重要性。事实上,学者的精神品格才是创新的“永动机”,它能为学术生命提供方向与持久力。一个学者如果缺乏创新的精神品格,就极有可能在量化考核下沦为“论文工人”,无法带来真正的重大创新。当前,我们亟须在制度变革与个体自觉的双轮驱动下,深化价值理性引领——尤其需要学者以学术自觉突破“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的惯性框架,超越工具理性,主动将学术生命融入“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解答历程,成为矢志实现重大学术创新的奋斗者、攀登者。

创新平台:推进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文科实验室建设

创新平台是指支撑创新活动顺利进行所需的物理和技术平台、设施及基础服务。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而言,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文科实验室是重要的创新平台。

跨学科研究中心是打破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瓶颈的关键要素。它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突破单一学科的认知与方法论局限,在交叉地带催生颠覆性研究成果。当前,在国家战略需求驱动下,高校建立了大量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体系化布局。但这一进程中还需强化学科互相渗透的协同机制、优化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打破专业思维定式。为此,高校应破除学科藩篱,营造良性互动的跨学科场域和保障机制;重构评价体系,承认交叉研究成果的价值;整合多元研究方法,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为深度交叉融合提供方法论支撑和资源基础。

文科实验室通过技术赋能、方法革命与问题域拓展,为传统人文社科研究注入创新动能,被誉为“创新的加速器”。其优势在于通过引入自然科学实验室的协作机制和数字技术工具,打破传统文科“书斋式”研究模式,以跨学科、数据驱动和实验验证为特征,推动人文社科研究的创新与转型。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需以“需求导向、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为核心逻辑,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资源、跨学科融合激发创新、开放共享提升效率、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创新资源:优化高校教师薪酬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需要多种核心资源协同作用。目前来看,国家层面实施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从学科建设、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方向作出了规划。此外,从国家到省市也在设立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系,不少高校都在花大力气建设全新的科创平台,包括前文提到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文科实验室。这些“硬”资源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也亟须引起重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突出贡献和价值导向的教师薪酬体系。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高校在薪酬改革中存在简单化思维,如“工分制”式绩效,导致教师过度追逐可量化的论文,不利于孕育出真正具有原创性和可持续性的成果。为进一步适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规律,高校需进一步深化薪酬改革:要优化薪酬结构,夯实保障基础,如建立“基础薪酬+绩效激励+专项津贴”分层体系,基础薪酬按职称教龄核定,占比可进一步提升,并保持稳定性;绩效工资与教学科研质量挂钩,破除“唯论文”倾向。要实施分类考核,精准激励,高校可以按教学、科研、应用服务三类岗位制定差异化薪酬标准。教学岗侧重人才培养,科研岗突出原创成果,应用岗强化转化效益。要完善长效机制,拓展多样福利,如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学术休假等长期激励,探索“薪酬+发展”组合模式。总之,改进高校薪酬体系需要突破传统“工分制”思维,转向“使命驱动型薪酬”,保障人文社科学者坚守学术价值而非追逐短期利益。

创新环境: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创新环境的核心。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学术评价机制就像是“指挥棒”,会对其科研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要求高校首先要改进评价标准,由“数量优先”转向“质量为本”。例如,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学术理论是否有利于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优化评价主体,引入多方参与。例如,在对教师评价时,采用“大同行+小同行”结合模式,大同行把握学科方向,小同行提供专业细节评价。再次,完善评价周期,实现从“短期考核”转向“长周期跟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创新,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要留出足够时间。最后,改进评价方法,从“单一学术影响力”转向“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即对一个学科的评估或者对一个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载体,还要看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政策等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需要看到的是,同行评议之于学术创新有两方面的天然缺陷:一是评审者倾向于选择增量式改进研究,而非突破性思想。二是因评审者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投稿容易遭遇“不属于本领域”的拒稿。对此,可以尝试做以下改革:第一,公开评审专家的审稿意见,让专家的意见接受同行以及公众的再次评审;第二,设置“非共识研究”特殊通道,这里的“非共识研究”主要是指可能挑战主流范式,还未被学者广泛接受的小众观点,从而为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开辟发表的空间。

外界互动: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

人文社会科学与外界的高效互动是推动学术创新的关键动力,其核心在于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强化人文社科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社会公众的互动,深化国际交流和合作。

其一,人文社科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互动,是一个将学术前沿、深刻洞察与现实需求、政治智慧相结合的创造性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学者不仅能提升研究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更能在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身认知边界,激发出更具原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术创新成果。这种“接地气”的研究,往往是最具生命力和创新活力的研究。其二,人文社科学者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责任,更是激发研究创新性的关键途径。公众的日常生活经验、未被书写的智慧,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切身感受,能为学术研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是解决方案的“策源地”。其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科理论、概念和成果,例如风险社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等,都诞生于跨国界的知识碰撞与合作之中。国际交流合作之所以能促进社会科学的创新,在于其本质是通过跨文明的认知碰撞激发知识的重组与跃迁,从而催生学术创新。

(作者:刘爱生、马陆亭,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国铸剑指长天 原标题:为国铸剑指长天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导弹、拦截掠海目标导弹及陆军...
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 原标题:【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青春汗水,挥洒在西部水电开发一线客车在3...
盛徐荦:少年“急救侠” 原标题:少年“急救侠”“那个在篮球场上跪地救人的身影,让我们看见了11分钟的专业急救,也看见了一个少...
区卫生健康局严防秋季多发传染病... 新学期开学在即,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近日,区卫生健康局全面启动针...
中小学AI通识课新学期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AI(人工智能)通识课全面铺开,上学不用自带餐具,成长档案全新升级……新学期,...
我省高校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北京理...
看,他们如何走出“暑期滑坡”症 编者按 随着8月接近尾声,暑期已快结束,将近两个月的假期是否冲淡了广大学子上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一学期...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丘成... 8月29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官网公开的一则声明称,近日,我们收到来自社会上对于拔尖人才招生工作的意见...
广东官宣:新学期开始逐步免保教... 今天(8月30日) 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有关问题解答 Q 我省学前教育免...
【音乐考研】2025年黑龙江大... 最懂黑龙江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黑龙江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细化高中生职业见习规定 近日,法国教育部发布了高一年级学生“职业见习”具体时间,并细化了相关要求和保障。这是继2023年11...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中外合作办...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南开大学获悉,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 □ 陈雷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对于提...
教师开学准备清单来了!一文了解... 暑气渐消,开学在即 想要从容迈入新学期 带着满满信心开启教育教学新程 提前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这份送给...
洪水淹到腰→一月焕新→逆境变课... 北京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洪水退去后的重生奇迹! 今年7月,极端暴雨让校园淹没水深55厘米,操场、教室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暑期奔赴全球... 参访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拓宽视野;开展短期访学,突破知识边界;跨国社会实践,在工程实训中增强本领…...
开学季,用电安全“大礼包”送进... “每学期开学前,电力师傅都来学校仔细排查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让我们安心开学、上课!”近日,长城中学校...
2025 高考31 省分数线以... 今天给大家带来2025年各省高考大数据汇总信息,其中包括分数线、各档次录取数据、考卷信息、各省名校等...
考研百科401|专业课真题重复... 你这个担心很典型 👍。专业课真题确实常常有重复或“换汤不换药”的题,但光背答案 ≠ 真正掌握。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