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和合耀丝路“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印象
创始人
2025-09-01 13:43:40
0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白俄罗斯的银质圣餐杯,哈萨克斯坦的马首形权杖、传统新娘头饰及珠宝,俄罗斯的精美传统服饰和日常用具,巴基斯坦的精美黄铜星盘仪,塔吉克斯坦的公羊头形宝座残件,乌兹别克斯坦的壁画残片、彩绘釉陶精品……

即日起,走进国家博物馆北1、北2展厅,观众可以在“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中,欣赏到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图景。

本次展览以“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其中既有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标志性文物,又有凸显各国家之间历史交往互动和互融的代表性文物,展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经由丝绸之路进行文明对话、互学互鉴、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

文化交融的印记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根植于亚欧大陆古老而深厚的文明沃土之上。这片广袤的土地犹如一条绵延万里的文明星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中亚文明、古印度与南亚文明、古波斯与西亚文明、古斯拉夫文明等众多璀璨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王志强介绍,本次展览选取的文物从史前文明一直到20世纪初。

不同文明的兵士,穿什么服装、盔甲?展厅中,有多套士兵戎装,各具特色。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俄罗斯斯基泰时代的头盔,整体呈半球形,正面为“M”形,带一短而尖的护鼻。这种型制的头盔因主要发现于库班地区而被称为“库班”类型,和我国西周北方式铜盔有着惊人相似性。

展厅中,哈萨克斯坦南部库勒塔佩遗址出土的泥板文书碎片和唐代的印本陀罗尼经咒相映成趣,反映了不同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哈萨克斯坦这件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世纪的泥板文书,砖头大小,上面刻着古老的字母。当时的人们将文字刻写于软黏土上,再烧制成形。作为哈萨克斯坦早期文字记录的重要实物,这块不起眼的泥板证明了该地区早在中世纪之前便已形成发达的书写文化。类似的泥板,可能用于记录保存通信往来或法律文书等内容。中国的唐代印本陀罗尼经咒,是世界已知现存最早的成熟印刷品实物之一,实证了中国唐代雕版印刷术已成熟应用于社会需求。造纸术和印刷术极大地加速了知识传播普及、宗教扩散等进程,深刻塑造了东亚乃至全球的知识传播范式与文化发展轨迹。

在古代,黄金面具颇受草原游牧民族的青睐。比如中国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黄金面具,在西藏的曲踏墓地和故如甲木墓地都曾出土过精美的黄金面具。展厅里这件吉尔吉斯斯坦的贵族女性黄金面具,制作于4世纪至5世纪。面具以整片金箔捶揲而成,鼻梁挺直,双眼镶嵌红色宝石,十分华美。面部装饰的松枝纹样,象征着“生命之树”。在中亚地区,“生命之树”不仅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也是文化精神的寄托,体现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这件面具是古老的吉尔吉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仍遵循游牧生活方式的印证。

跨越山海的情谊

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文明如星河般璀璨交织。本次展览以“文明的星河”为名,恰是因为这片沃土上所孕育的灿烂文明并非孤立存在。千百年来,得益于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这些文明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相互借鉴。

中国隋唐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展厅中,隋唐文物琳琅满目,再现中外交流的繁盛场景。玲珑剔透的隋代绿色玻璃瓶,是中国工匠采用西方玻璃技艺吹制而成,折射出当时丝绸之路的畅通;在中国境内出土多达上千枚的波斯萨珊银币,作为跨境贸易的支付货币,见证了丝绸之路跨文明贸易的繁荣;唐浅绿釉骑驼陶俑,定格了胡人骑在驼背上、扬鞭驱赶骆驼前行的画面,生动展现了盛唐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千蜂翠色”、釉面莹润的唐秘色瓷碗是丝路贸易“热销爆款”,展示了高超的中国瓷器烧造技术,传播独特的中国美学理念,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你看,它上面贴塑卷发胡人舞蹈纹,是‘定制化’的纹样。”王志强指着长沙窑青釉褐彩贴人物纹壶对记者说。长沙窑瓷器是公元8世纪至9世纪最知名的中国外贸商品之一,著名的黑石号沉船曾出水长沙窑瓷器多达5万余件,占出水瓷器总量的85%便是明证。为了契合外国客户喜好,瓷器上常贴塑胡人、椰枣纹等“定制化”纹样。

中国明代的青花瓷,也沿着丝绸之路,影响到伊朗的萨法维王朝。一件阿尔达比勒出土、带有阿巴斯一世款式的青花瓷瓶,将波斯器形与中国纹样巧妙融合,便是这种文明交融的见证。

展厅中的三条“龙”,见证了文明之间跨越山海的共鸣。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龙形玉器之一。玉猪龙是红山先民图腾崇拜的圣物,承载着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龙形象也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巴基斯坦的一个红砂岩磨盘上,其底部的龙首有角和胡须,下为鱼身,或与印度神话中兽头鱼身的摩羯形象有关,体现出中华文明和古印度与南亚文明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随着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国龙形象出现于公元8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展厅里的这件浮雕龙头,额上生有前弯小角,张着嘴,露出长长的獠牙,线条硬朗。“这同咱们中国龙的那种柔性之美还是有所区别。这体现出当地工匠在仿制时的创新。”

徜徉展厅,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跳动的脉搏。它们跨越山海与时空,以独特的姿态展现着各自文明的璀璨,无声地印证了“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这一重要论断,也镌刻下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共同发展、和合共生的永恒印记。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9日 09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迎新季丨上大学的意义不能止... 时代在变,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也随之改变。当下的大一新生,与28年前同为大一新生的我,差异显著。   1...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丨新民快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具...
【教育时评】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好“开学第一课”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王石川 核心观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成绩差只配住得差?此言差矣!|... 白木 最近开学,一些送孩子报到的家长被糟糕的学生宿舍条件弄得道心破碎。 据大象新闻近日报道,广西北海...
全市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市教...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
全国首所,“新大学”,正式成立... 9月1日,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陕西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正式成立。同时...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7句话!... 01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生活中,不少父母往往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却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 其实,陪...
姚润英:扎根边疆三十余年 用爱... 9月2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初中物理课堂上,物理老师姚润英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让...
汉江师范学院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石琰鑫)近日,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传来喜...
一场跨越时空的课堂问答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9月1日,“红色”成为不少学校迎接新学期的主色调。 今年是中国人民...
中学三年,遇见的英语“引路人” ■ 马霁雯 王柯懿 夏彦潇 韩逸星 初识:启蒙之光 记得刚踏入中学校门时,英语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遥...
实施“免费”政策后幼儿园质量如... 国新办8月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很多家长都关心实施“免...
黑龙江全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召开全省“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学会以下几点,帮孩子轻松迈出小... 孩子进入小学,是成长中的重要一步。对许多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是个现实问题。其实,只要方法...
通知 | 图书馆关于2025级... 图书馆关于2025级 新生入馆教育的通知 2025年新生入馆教育 2025级新同学: 热烈欢迎大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