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通讯员 徐红云 记者 李孝华)在汉滨区西关小学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些身影默默坚守,用爱心浇灌幼苗,用智慧点亮未来。马琰琰老师,便是其中表现突出的一位。从教十年,她以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在三尺讲台与一方班级天地间,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与温度的育人之路。学生们亲切又俏皮地称她“马司令”,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她独特的教育智慧与深厚的师生情谊,也见证着她十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
放权赋能,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
提起“司令”,人们往往联想到事必躬亲、严格管控,但马琰琰老师却是个例外——她是学生口中的“懒司令”。在她的班级里,很少能看到她频繁巡视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自主管理、有序协作的场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管好自己哦”,这是马老师常对学生说的话,简单一句信任,却为孩子们注入了自主成长的动力。
开学之初,马老师便会与全班学生共同制定“君子协定”,从课堂纪律到班级卫生,从活动组织到矛盾调解,每一项规则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敲定。同时,她精心安排轮值小干部制度,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与能力特长,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有的负责晨读领读,有的负责课间秩序维护,有的负责班级绿植养护……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班里的轩轩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的他,性格内向敏感,总是独自坐在角落,很少与同学交流。马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有刻意的“特殊照顾”,而是为他量身定制了“光明班长”的职责——负责每天放学后关灯、关门。起初,轩轩只是默默完成任务,头也不抬地走出教室;渐渐地,他开始挺直胸膛,脚步也变得轻快;到后来,他甚至能主动吆喝三五好友一起检查教室、整理桌椅。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轩轩找到了归属感与自信心,也慢慢融入了班集体。马老师的“懒”,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放权赋能”,让每个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学会责任与担当。
演绎课文,用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作为语文老师,马琰琰老师深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但她发现,班里不少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成了普遍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马老师化身“显眼包司令”,借助各类活动,推着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在展示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学校读书节期间,马老师提议全班参与课本剧表演,这一想法立刻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从选剧本到定角色,她引导学生投票选出经典课文《巨人的花园》;从改台词到排舞蹈,她陪着学生逐字逐句打磨,手把手指导动作;从做道具到买服装,她带领家长与学生分工协作——有的用纸箱制作围墙,有的用彩纸剪裁树枝,有的家长帮忙挑选演出服……那段时间,教室里总能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讨论声、笑声、排练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听的旋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课本剧《巨人的花园》不仅在读书节中斩获佳绩,还成功入选校园艺术节。舞台上,孩子们穿着精致的服装,带着饱满的情绪,将故事里的温暖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下,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次经历,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多样性——原来课文可以“活”起来,更让他们在协作中增强了自信,凝聚了班集体的向心力。马老师因这场“出圈”的活动,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显眼包司令”。她用“显眼”的方式,让阅读变得有趣,让集体变得温暖。
底线不松,用智慧守护学生成长
在学生眼中,马老师既有“懒”的包容、“显眼”的活泼,更有“严”的坚定。她的严格,从不体现在对分数的苛求上,而是聚焦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底线不能碰”---这是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她育人的准则。
班里的田田是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女孩,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但有一段时间,马老师发现田田的文具突然多了起来,甚至她的好朋友们也添置了不少新东西。通过与田田家长沟通,马老师得知,田田偷偷拿了家里存钱罐里的零花钱。就在她思考如何引导田田时,家长却拿着一张字条匆匆赶到学校——田田留下字条说“我知道我犯了错,需要离开一段时间,但我依然会按时到校,请你不要告诉马老师”。看着字条,马老师心里五味杂陈:既担心田田的安全,又欣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更坚定了“好好引导她”的决心。
思来想去,马老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语文课上,将这张留言条作为“优秀范例”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分析“留言条主人的优点与缺点”。课堂上,田田起初满脸震惊与恐惧,生怕老师揭穿自己。但随着同学们的讨论——“她知道自己犯错了,很诚实”“她怕老师失望,说明很在意老师的看法”“但离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田田的情绪渐渐平复。最后,她主动站起来说:“这个留言条的主人应该很害怕,她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没有补救的办法,又怕老师失望,只能出此下策。”
听到这里,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首先,我们要表扬她——她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想告诉大家,你们这个年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去改正。之所以有老师、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就是为了在你们犯错时,帮你们找到改正的办法。别怕,只要愿意改,就永远不晚!”话音刚落,田田抬头看向马老师,眼里满是激动与感激。那一刻,师生之间无需多言,眼神里充满了理解与信任。马老师的“严”,不是冰冷的批评,而是带着温度的引导,用智慧守护着学生的成长,帮他们在错误中学会责任与担当。
矢志不渝,用爱心书写教育人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马琰琰老师用十年的教育实践,诠释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真谛。她拒绝墨守成规,而是像一位智慧的园丁,尊重每朵花的独特花期,用语文的甘霖浇灌,用班主任的智慧耕耘,静待每一朵花的绚烂绽放。
上一篇:教师节,小心这些诈骗陷阱
下一篇:完善法律规定为教师权益保驾护航